最近群友发另一个另类版解读《桃花源记》的视频给我看,大致up主的意思是,渔夫进入的是死人的世界。具体是这样解读的:
首选原文中写着“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夫迷路了。
但在古代渔夫一般是世袭的,祖祖辈辈就干这行,所以对水域是很了解的,渔夫迷路解释不通。
接着“忽逢桃花林”,渔夫撑着穿来到了桃花林。“落英缤纷”,就是说桃花盛开的时候,但桃花盛开是年初,和捕鱼期是矛盾的。这里必须提醒一下,桃木一直被民传有着辟邪驱魔的作用。
沿着水路然后渔夫到了一座山的前面,舍船上岸,看见有一个洞,“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注意了,这洞先窄后宽,根据《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记载,秦汉魏晋时期的墓道就是文中描述这样的,“前窄后宽,目的是为了防盗贼”。而民间为了避讳死人,是不会把城市、村舍,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代表这建筑分部十分有序,但一般偏僻的村子是没有城市规划意识的,房屋都是随便乱建,错落无序的。而古人对于家族墓地里的坟墓,都是有序排放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另外,在当时墓地要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阴,有桃树辟邪,《葬经》说“门前桃桑,为大凶”,桃桑是聚集阴气的,民间的人是不会在自己家附近种植桃树和桑树的。
而后面村子的人说自己的“先世避秦时乱”,又说自己与世隔绝,但这里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划重点!从秦末到东晋时隔五百年,东晋时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其衣服款式和秦朝的有着明显不同。但却跟外面的人穿得一样,这不得不联想到我们的烧衣传统,他们穿的,是生人烧的纸衫。
村子的人“设酒杀鸡作食”,邀请渔夫做客。要知道古人平民除了过年过节是不可能杀鸡的,因为鸡能生鸡蛋,但他们随随便便一个客人迷路造访就如此款待,是十分奇怪的。那些酒食很可能是祭品,古人对自己的衣食会节俭,但对先人不会。
后来渔夫出来的时候却什么轻松,并告知官府,但却怎么都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最后一个叫刘子骥的人也去找了,“未果,寻病终”,真的是未果吗?其实不然,可能他找到了,并发现不对劲,出来后发现自己沾了一身病去世了。
“后遂无问津者”,为什么无人问津呢,这是不是就暗示着,大家都发现了桃花源就是个死人国度,所以都不敢去了呢。
以上就是那个up的解读,当然也穿插了一些我个人的小小看法,但大致是差不多的。
其实这段解读还是有bug的,为何渔夫能进能出,为什么刘子骥最后会病死,为什么大家在刘子骥死后就不去再找了呢。进一步解读:
第一,墓道结构、桑竹、桃树,这些当时的墓地标配在《桃花源记》中全齐了,这是墓地无疑。
第二,村民穿着和饮食,是阳间的人烧给他们和献给他们的,证明他们有后代。
古时曾有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身故,但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死这件事,撑着腐烂的身体(尸体)走回了家,在家门打开的一刹那,倒下了。
而这些村民可能也如此,他们在逃难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去世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跟着其他族人一起走到了这里后才倒下,族人们把他们埋葬于此,这变成了墓地。他们以为的祖先,其实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走不出去,没有办法进入正常的轮回道,所以这里生成了一个小轮回,死人复生仍死人。
为什么走不出去,因为墓地前种了大面积的桃林,桃木除了有驱魔辟邪的作用,还能镇压,这片墓地相当于被封印了,他们被囚困于此,永不进轮回。
那是何人将他们封印,为何封印呢?
在战争年代,血流成河,连天都会哭(下雨),怨气特重,而像他们这样死去的其实不少,而渔夫只是从山的一面的一个洞进去发现的村子,实际上这个山有无数个这样的洞,无数个这样的村子。也就是说这整座山都是密密麻麻的坟墓,积载的怨气可言而知,一大片的桃林封印也就正常了。
第三,渔夫真的是迷路导致进去的吗?未必,古时对于溺亡的尸体,是需要人去捞的,谁去?大部分会是熟悉水域的渔夫,渔夫工作贫贱,捞尸是他们赚快钱的方法。而因与尸体有接触,所以也容易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
而且渔夫很可能是这些村民的后代,因为古人的族群墓地,一般会派一族后人在前守墓,叫守墓人。所以渔夫进去后得到了款待,也能平安出来。但由于渔夫是个没有文化的,并未能从环境布局看出这就是墓地。
第四,刘子骥到底进去没有,为什么死?猜想应该是进去了。刘子骥“高尚士也”,说明是个读书人,古时能称得上“高尚士”的,证明他学识渊博。他进去后,通过布局很快就知道这里是一块墓地,并沾染上类似尸毒类的东西,导致重病。因为他是读书人,他说的话容易让人相信,他告知了其他人事实的真相,所以就没有人去寻找了。
加起来解读就是:渔夫看见的山是一座群墓山,进的村子是自己祖先的墓地。平安进出后,带官府的人再次前去无果,是因为士兵身上的阳刚之气影响。刘子骥也进去了,但他看见的是实实在在的群墓,并染上了病。对应了渔夫的笔录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告诉了其他人。所以所谓的桃花源不过是死人国度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