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的相声潮流#
相声是一种追溯时代的个性潮流。何由?相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当时人称“滑稽戏”,广在民间流传。之后又出现在宋代,由“像生”演变而来形成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近代的特色和风格。乃至后来经过不断的融合发展才演变成一个真正的艺术形式,一个讲究说学逗唱有板有眼的滑稽性舞台表演。直至现在,相声这门曲艺是没断过的。即使有曲折,也有许多热爱的在探索中摸索,在曲折中前进。可以说,相声这条路细细长长,幽幽远远,历尽万千浮锈从古来今。
它是一直有的。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中有着不同的名字,有着不一样的喜爱,却带给所要带给一样的欢乐。在古时,没有电没有网,人的情感全部来自于人,或心或身,“相声”单单凭一张嘴,不需要过多的条件,也不费用什么珍贵的装饰,简简单单却趣味无穷,这是符合人们的消遣方式,而“相声”又可以处在各个地方,常有茶馆、旅社、酒楼等众人皆宜等闲地,只要有一张桌子,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块手绢,一对儿御子,一人便可演出一段好戏。逗得满堂捧腹大笑。
可在现在这个可求多样化的时代,相声为何还能立足呢?正是这个可多样可选择的时代,相声这种低调的高端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渐入渐深,就会喜欢,就会着迷,喜爱者不仅有自己对相声的热爱,还有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支持而感到骄傲,更加充斥着自己的爱国情感,感受到与社会所迷恋的不同的别具一格。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留它的理由,不止止是世界对它的喜欢,当然还有自身的锤炼,今天的相声就比较完整,有派别有类别,分方言打家伙,说学逗唱都有讲究。“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也得有包袱儿也得有现挂,现代相声是有大规矩的。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眼是看的,时代是变的。这就不由得去随着那潮流去创新,去迎合当今的戏剧风格,在保留根源的情况下努力的在一定范围内去改变,舞台上的都是服务业,在相声里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观众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在相声演员中看得很清楚的一种完美体现。
我认为我也且相信,做艺只要坚持努力,守住本根,心中有德就会随着潮流一直存在。正如每个物体都有它的主体,相声的主体主要在相声人。
十年热血配青春,满腹德诚相声人。在当今这真真假假的世界,“德”才是赢得人心的关键。有德才能有艺,做艺最真诚的一点就是爱艺,然后去为了艺去努力,去奋斗,去诠释艺。在相声人上就很好体现,所基础的所流传的,毫不冲突的再加上自己的个性鲜明,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很难了,口才不是人人天生具备,唱功不是全都五音俱全,学习不是各个惟妙惟肖,都是旷日积晷的积累,才有了自己的春华秋实。
所以说,每一个时代所存在的相声都不是相声的永恒,相声是牢守本根的,但相声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相声永远也没变,变的是相声人,正是这些有心的相声人在努力的让世界更多人接受相声,喜爱相声,与这个世界一起前进,在每个它在的时代里发出耀眼的光芒。正是这样的恒心,相声会像溪水一样越流越远,永远在路上。
希望大家善待相声!!!
德云社QQ:97474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