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寻找(正在)
本书标签: 校园  古风虐恋  杂篇   

第十六章 瘸腿诗

寻找(正在)

掉脚诗,“十七字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亦称“无赖体”,俗称“瘸腿诗”、“吊脚诗”、“翘脚诗”,今天通称三句半,是诽谐诗体、讽刺诗体常运用的一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后一句多是诙谐风趣的调侃;

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在节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

尤其是最后二字,结构突兀,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颇具“画龙点睛”之妙,具有独特的趣味性、通俗性和幽默诙谐的韵味。

所以,十七字诗“虽为小道,亦有可观焉”,很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后来,这种变体诗最终发展成为一种“顺口溜”(“打油诗”)式的民间曲艺形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句半”。

一般把十七字的“三句半”叫十七字诗,把不是十七字的“三句半”叫瘸腿诗。

十七字诗早在唐末五代即已出现,盛行于宋代元丰、元佑年间。《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张山人,说浑话。”

诨话即十七字诗。其诗诙谐滑稽,意含讽刺,观众在开怀大笑中获得启示,领略褒贬之意。十七字诗类似现代民间文艺节目“三句半”。

张山人创制这种诗体“鬻钱以糊口”。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长短句中,作滑稽无赖语,起於至和。嘉佑之前,犹未盛也。

嘉佑之前,犹未盛也。熙丰、元佑间,兖州张山人以诙谐独步京师,时出一两解。”

据说当时有人用瘸腿诗影射朝廷,官府怀疑是张山人所为,曾抓他审问,可见其写的瘸腿诗影响之大。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泽州的孔三传、元佑年间的王斋叟、政和年间的曹组等人也都成了写瘸腿诗的高手。

十七字诗流传最早的是南宋时无名氏作《临安十七字诗》。

驾幸景灵宫,诸生尽鞠躬;

乌头身上白,米虫。

据《西湖游览志余》:“车驾飧(祭献)景灵宮,太学、武学、宗学诸生,俱在礼部前迎驾。临安府有人作十七诗。盖讥其襆头襴服,岁糜廩禄,不得出身,年年迎驾耳。”

明郎瑛《七修类稿》:正德年间徽郡天旱,府守祈雨欠诚,而神无感应。无赖子作十七字诗嘲之云:

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

昨夜推窗看,见月。

守知,令人捕至,责过十八,止曰:“汝能再作十七字诗则恕之,否则罪置重刑。”无赖应声曰:

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打杀。

守亦哂而逐之。此世之少有,无赖亦可谓勇也。

明冯梦龙《古今笑史》补:

一说:守坐以诽谤律,发配郧阳。其母舅送之,相持而泣。泣止,曰:“吾又有诗矣!”遂吟之:

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泪下,三行。

盖舅乃眇一目者也。

清代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又补:

既至配所,官喜其诗,令试为之,应声曰:

环佩响叮当,夫人出后堂。

金莲三寸小,横量。

《王直方诗话》(卷五):吴贺迪吉者,抚州人,一日载酒来余家,并召刘夷、李洪、龟父、饶次守辈,酒酣颇纷纷。龟父先归,作一绝题于余书室曰:

再为城南游,百花已狂飞。

更堪逢恶客,骑马风中归。

次守既醒,作十七字和云:

当时为举首,满意望龙飞。

而今已报罢,且归。

盖龟父是年自洪州首荐,自今上初即位,无建试也。(《总龟》前三十九)

明冯梦龙《广笑府》:潘生赴京应举,酒店女主人姓陆,作一首十七字诗赠送:

秀才本姓潘,应选赴长安,

一举登高第,做官。

儒生听后,亦作十七字诗一首答到:

佳人本姓陆,美质无瑕玉,

念我客窗寒,同宿。

一老人劝免:

潘郎与陆嫂,无事寻烦恼,

若还到官府,不好。

《笑笑录》:元朝末年,张士诚占领江浙后,自封吴王,任胞弟张士信为相。士信与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狼狈为奸,凌虐百姓。明朝建立后,把他们治成死罪、枭首示众,民众无不拍手称快有人作了首诗:

张王做事业,专用黄菜叶;

一夜西风起,干瘪。

盖明太祖破苏州诛三人,刳其尸悬于竿,干焉。

明朝泉州秦钟震,史书记载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历官知府,以目疾归。性狷介、喜谐调,才藻横溢。民间很多传说,主要一项是续对,一项是十七字诗。人褒扬寡妇守节,墓联是:

六月夫妇三月遗,此志天长地久;

七十老身二十寡,一生玉洁冰清。

秦钟震在下底一边添两字:“谁见”“焉知”,将褒变做贬。官府大门对联是:

八闽形胜无双地,

四海人文第一邦。

他一边添一字:“狱”“败”。

人闽形胜无双地狱,

四海人文第一邦败。

上一章 第十五章 诗 寻找(正在)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吊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