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游戏同人小说 > 纯文学
本书标签: 游戏同人  美文 

民国情诗(二)

纯文学

(四)相悦之情

胡适《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赏析(非原创)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1921年。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赏析(非原创)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给它取命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如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竟抹不去丝丝的惆怅。

(五)相遇之情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非原创)《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赏析(非原创)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融般的和谐统一。

(六)相念之情

刘大白《邮吻》

我不是不能用指头儿撕,

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儿剖,

只是缓缓地、轻轻地、

很仔细地挑开了紫色的信唇;

我知道这信唇里面,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从她底很郑重的折叠里,

我把那粉红色的信笺,

很郑重地展开了。

我把她很郑重地写的

一字字一行行,

一行行一字字地

很郑重地读了。

我不是爱那一角模糊的邮印,

我不是爱那幅精致的花纹,

只是缓缓地、轻轻地、

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

我知道这邮花背后,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赏析(非原创)这首诗选择信笺作为歌咏的信物,而信笺是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和爱情的信物贯穿于全诗的。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抒写那些甜蜜的窃窃私语,也没有描写见信而引起的思念,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不写信的内容,将其留给读者去想象。诗人着力通过拆信、展信、读信的细节动作以展示诗人的复杂、敏感的情感世界。呈现诗人心态的是一连串的典型动作,而这一连串动作又是通过富有个性的动词加以表现。例如,“撕”和“剖”,对这两个动作的否定,突出了诗人对具有爱情象征之义的信笺的珍惜与爱抚之情。与“撕”和“剖”对应的是一个“挑”的动作。这轻轻地一挑,加倍强化了这种珍惜的情愫。展读信笺的动作,体现的是一种对爱情的郑重与虔诚;而“揭”邮花的动作,又烘托了探求爱的秘密的渴望。

赏析(非原创)此诗在结构上,诗人利用重叠的章句安排和减缓节奏的处理,来配合情感的发展主线,例如“不是”句的重叠和第一、三节的呼应,都旨在造成情绪的延长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又如“缓缓地”、“轻轻地”在音节上构成一种平缓和谐的听觉效果,同时又将其切成两句,在听觉与视觉上又强化与延长了平缓和谐的感觉效果,以渲染爱的执著与深沉;一连串重叠的“郑重地”和“一字字一行行”的反复,则又在表现一种爱的神圣感;另外,像“不是……只是”、“我知道……”句式的反复运用,对表现心理活动的委婉曲折也很有力。通过这些铺垫,逐次把爱的情感推进到高潮:之所以如此小心、谨慎,是因为这信里“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七)想爱之情

冯至《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

它白昼时是什么模样,

我们都无从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

原野——

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

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

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

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赏析(非原创)《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收录于冯至的诗歌集《十四行集》,为集中的第十八首诗。《十四行集》成于1941年,为冯至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也正是国家动荡时期,不同于当时主流的爱国主题诗歌,《十四行集》是以“万物不断相互关联和不断变化”为主题,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一定的存在主义哲学色彩。

赏析(非原创)《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是一首十四行诗,为一种引进的西方格律诗歌形式,其结构“有起有落,有张有弛,有期待有回答,形势错综而又整齐,韵法穿来穿去”,其容量表达了一段完整的事件和思想,诗歌在起、承、转、合中有着反复变化的韵,起着引导情感又平衡情感节制情感的作用,,将诗人主观的感受和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全诗运用了视角转换、空间对接、幻想想象、比喻等手法,将记忆与人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记忆和未来的哲学探索,抒发了诗人对记忆流逝的叹息、人生之路的探寻、宝贵感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望。

上一章 民国情诗(一) 纯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民国情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