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维安和蒋大牛正站在锦灏镇最大的粮食居面前。
见有客人,小二连忙迎了上去:“两位客官,要买什么啊?”
维安将要买的食材告诉小二,很快小二给他们称好了。
“两位客官,红枣六文一斤共一斤,砂糖两文一斤共三斤,红豆四文一斤共四斤,黑白芝麻均一文一斤各两斤,共三十二文。”
.维安接过东西放在背篓里,付了钱。
出了粮食居,两人有去买了十斤鸡蛋,然后就了家。
回到家时,天已经微黑,维安将食材放到了厨房,等明日在做处理。
翌日
维安起了个大早,打算做豆沙,她打算先做点紫薯糕,只见维安将紫薯蒸熟后去皮在碗里捣成泥,然后将糯米磨成粉和成面团,然后擀成薄饼,在薄饼上涂上一层紫薯泥,在涂上豆沙,然后卷起来,在切成小段放到锅上去蒸,不一会,一个个香甜软糯的紫薯糕便完成了。怕太甜腻,维安又摘了点薄荷叶,在炉灶上烤干磨成粉沏水喝即可解腻又可解暑。
然后又熬了点清粥,切了点咸菜。一切做好后就叫大家起床。
蒋母和蒋大牛看到紫薯糕很是惊奇。
“小安,这是你做的吗?真好看啊”蒋母道。
听此话,维安哈哈笑了起来:“哈哈哈,不光好看,还好吃。”说着就拿了两个给蒋大牛和蒋母。
“尝尝”
蒋母咬了一口:“真软阿,小安这是咋弄的,真好吃。”
“是啊妹子,你手太巧了。”
维安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这在华夏可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了,可在这里却成了稀罕物了。
“娘,哥,这东西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就腻了,喝点薄荷水,咱们先吃饭吧。”
虽说古代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乡下可没这么讲究,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图个乐呵。
“娘,我打算过两天去镇上摆个摊,卖糕点,这样也有收入,咱不能只靠哥打猎赚钱不是。”
“好,让你哥陪着你,你一人娘不放心,娘知道你是个有想法的,你想做什么就做,娘也不是太在意赚不赚钱,就是别把自己累着,有你哥呢,啊。”
“知道了娘。”维安从小没感受过母爱,蒋母对她的好,她都记着,想到现在都生活,真是越想越高兴,穷什么的,不可能滴,想她可是21世纪新时代独立女性,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够她混的了,更何况,这里的食品发展的如此落后,想不富都难。真是越想越美好啊。
吃完饭,蒋大牛下地,维安也没闲着,拿了些紫薯糕放在篮子里。
维安:“娘,我拿了些糕点,想着送给村里的人尝尝。”
想到维安来的这些天,村里人大多还不知道。
蒋母:“娘带你去串串门,认识认识村里人。”
两人先去了族长家,虽说这个村里大部分都姓蒋,但也不是都出自一家,族长与蒋父的爷爷是亲兄弟,如今也是古稀之年,在村里也是有威望的长辈,为人和善,深受村民爱戴,蒋父的爷爷是个短命的,二十成亲,留下一子,即蒋父父亲。孩子五岁那年,得了痨病死了,蒋父父亲有三子一女,蒋父是二子,不受父母喜爱,也是年纪轻轻得了病,蒋大牛小时候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些愚笨,蒋爷爷和蒋奶奶怕被这一家子连累,主动分了家,老族长是个好的,蒋父爷爷是个好的,单单这蒋爷爷心胸狭窄,凡事斤斤计较,自己没啥本事,养的孩子也是好吃懒做,当然,除去蒋父。
分家后,蒋母日子也算稍微好过些,没了婆婆的刁难,丈夫种田,自己在卖些手工,勉强维持温饱,蒋父撒手人寰后,蒋母一人拉扯大蒋大牛和蒋年年(也就是蒋母女儿),欣慰的是蒋大牛不是个傻子,但遗憾的是蒋年年发烧,没钱看病,烧死了。蒋大牛长大后上山打猎,蒋母生活才好起来,但蒋奶奶看不过去,打着我是她婆婆,有肉就该给我的想法,隔三差五的去找事。
有很多回被族长拦了下来。
作者文中的薄荷粉冲水只是瞎写的,亲们不要真的尝试哦ᶫᵒᵛᵉᵧₒ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