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案例
在精英云集的EMBA课堂上,讲市场营销的朱教授说要跟大家玩个小游戏。
这个游戏就是在课上举办一个小型拍卖会。
拍卖会的标的是一张一千元面值的港币。
拍卖规则是:
1,可以用人民币随便出价,价高者得;
2,不管最后有没有中标,参与竞拍的同学都要按自己最后出价,把钱交给老师,归老师所有;
3,不要以富豪自居,要以普通人的思维去参与这个游戏。
游戏随即开始,朱教授手上举起一张一千元面值的港币,同学们开始踊跃举手。
张同学喊10元,李同学喊100元,陈同学喊500元........经过多轮叫价,轮到贾同学喊700元,曾同学喊800元。
曾同学喊出800元时,气氛就有点凝固了。因为800元人民币已经接近1000元港币的真实价格,再往上喊就得不偿失了。
这时候班上同学分为三类:
一是前期没有参与叫价的同学自觉退出,知道无利可图不参与叫价,一分钱都没有损失;
二是前期叫价几十元上百元的同学认栽了,把自己最后出价的那笔钱交给朱教授;
三是贾同学和曾同学继续较量下去。
为什么呢?很明显贾同学如果现在退岀,那700元就是沉没成本(无法挽回的投入),如果再加200元,叫价900元,赌曾同学退出,那他就等于以200元换回了1000元港币,还是划算的。所以喊出900元这个明显超过标的物价值的价格。
而曾同学同样也是这么想的,如果不往上叫他原来投入的800元也是沉没成本,如果叫1000元,赌贾同学退出,那也相当于增加200元的边际投入,可以获得1000元港币的边际收益,还是划得来的。所以喊出1000元这个更白痴的价格。
如此轮番上阵,只要每次叫价升幅不超过800元(1000元港币的真实价值),不管之前叫价多高,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最后结局是:经过贾、曾两位同学的“理性”较量,当贾同学叫价到5800元时,被朱教授叫停了。经过点数,朱教授一张面值1000的港币总共“卖”了23000多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只要制度设计合理,能洞察人性非理性的一面,即使精英也难免被套。
1
现在转入正题,请我们身经百骗的曾聪明童鞋当一次嫖客。
一天晩上,刚发了工资的曾聪明童鞋百无聊赖,准备搞点娱乐活动,用微信“摇一摇”功能摇到了一位“美女”(抠脚大叔)。
分析
对曾聪明来说,这200元是泡妞的投资,回报立等可期。
2
半个小时后。
分析
至此,曾聪明应该还认为已经给的这800元还是“打炮”的前期投入,还有预期收益:打一炮!
3
十分钟后。
分析
给?还是不给?这是个问题。曾聪明开始有点纠结。
不给吧?前期投入的800元肯定打了水漂(沉没成本),给吧?万一要不回来怎么办?
如果把“美女”与曾聪明看做博弈的双方,对曾聪明来说,实际上陷入信息不对称博弈中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给不给美女骗1300/可打炮800/-800不骗800/-800800/-800
从以上矩阵可以看出,“美女”不继续找借口行骗,“她”的收益定格在800元,如果继续行骗,至少已得800元,还有望获得1300元,所以从“美女”角度看,肯定选择继续行骗。
而对曾聪明来说,他并不知道“美女”是抠脚大叔,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方,如果增加500元的边际投入,有可能获得“打一炮”的边际收益。否则前期投入全变成沉没成本,打水漂了。至于打一炮的边际收益能否超过500元边际投入,那就见仁见智了。
如果曾聪明认为打一炮比500元更重要,那他就可能选择继续给500元。
可以想象,等曾聪明给了500元之后,“美女”肯定会再编出不同的理由让曾聪明继续转转转。
所以,在现实案例中,经常会出现屌丝们为约个炮被骗几万元的情况。
那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博弈的“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出来最后结局呢?
有两个条件之一都行:
一是曾聪明发现自己被骗了,博弈双方信息对称了,这个局就没法做下去了;
二是曾聪明被骗光了所有的钱,边际收益再高,没有边际投入了。
所以,同样是招嫖诈骗,有人被骗几百,有人被骗几万,这主要取决于你智商的高低和钱包的厚度。
4
类似这样的诈骗套路,最常见还应用在以下几个场景:
➤刷单诈骗
再刷一次呀,再刷一次把前面的本金和提成全部还给你。
➤重金求子诈骗
最后再交一笔公证费,求子成功后你马上可以拿到200万了。
➤传销诈骗
再发展3个下线,你就晋升老总级了,1040(万)不是梦。
➤冒充公检法诈骗
再交10万保证金到安全帐户,就能证明你是清白的,前期交的200万保证金解封后一并退给你。
➤招工诈骗
最后再交一笔体检费,你就可以上班了,当上日进万金的公关男了。
➤期货交易诈骗
最近行情太好了,再加大点投入就可以把前期损失全部追回来。
➤消费返利诈骗
买的越多,赚的越多,再买点,买点贵的。
➤冒充军人、高官诈骗
你托办的事差不多搞定了,现在就差部长秘书这一关了,再给10万秘书就答应把材料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