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老兔新手写作,必看!*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基础篇语言与语境

老兔新手写作,必看!*

  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从交际过程来说,听、读是理解语言的过程,属于接收信息;说、写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属于发送信息。理解和表达虽属于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但受制于同一个因素:语言环境,简称语境。

  语境就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平常说语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也属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与狭义语境相对应,通常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同样一句话,在这个场合由这个人说出,与在另外一个场合由同一个人说出,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同样一个意思,在这个场合对这个对象说,与同样在这个场合对另外一个对象说,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再加上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语调等,要达到相互理解并不难。但是把语言写到书面上就不同了,孤立的一句话,如“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就很难理解,是谁对谁说的?到哪去了?是责备、爱护,还是撒娇?这时就要依靠狭义的现实语境来理解。

  广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说话粗声粗气,可能有几种情况:

  (1)对对方有意见;

  (2)刚刚生过气,心情还没有平定下来;

  (3)性格、语言习惯就是这样;等等。到底是哪一种意思,需要根据广义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大致说来,语境对语言的运用有两种作用:一是限制作用,一是补充作用。

  

  一、限制作用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用上。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准确的理解。例如: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和语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①用了两个“英雄”,前一个作“有”的宾语,受“这样”修饰,指英雄的人;后一个是定语,修饰“国度”,是指所具有的英雄品质。另外,例①的“骄傲”是相对英雄说的,又与下文的“自豪”对称使用,表达的也是自豪的意思;例②的“骄傲”与“落后”搭配,又与“谦虚”对比使用,表达的则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意思。这是语境对词语理解的限制作用。语境对词语表达的限制作用突出表现在同义词语的选择上。例如:

  ③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④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③同是写出来这个动作,母亲是“迎着出来”,八岁的孩子则是“飞出”,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年龄特征和动作特点。如果说成“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八岁的侄儿宏儿也出来了”,语言不仅单调、呆板,而且不足以表现出宏儿年龄小、动作快、活泼、天真等人物特征。在现代汉语里,“死”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如“去世”“作古”“谢世”“逝世”“离开了人间”“见阎王”“见马克思”,例④选用“停止思想”,不仅与主语相衔接,语势顺畅,而且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具有的“思想”特征。

  其次,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表现在对句子的理解和组织上。一般的句子都不难理解,但有些句子,离开一定的语境,理解就会遇到困难。例如:

  ⑤在报摊前,说:“同志,两份电视报,一份‘北京’,一份‘中国’。”

  这句话很好懂,因为有“在报摊前”这个特定的场合,有“两份电视报”这个特定的上下文。假如只是孤立地说“一份‘北京’,一份‘中国’”,就很费解了。

  同样,语境对句子的组织也有限制作用。比如同样一个意思,既可以组织成主动句,也可以组织成被动句,组织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语境──由语境决定组织成哪种句子效果最好。例如:

  ⑥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反对党八股》)

  受前一句句尾的制约,后一句把宾语提前,组织成了变式句,前后衔接紧密。如果换成常式句,说成“鲁迅早就反对过这洋八股”,读起来就没有那么顺畅、有力了。

  再次,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还表现在对段乃至整篇的理解和安排上。老师讲一篇课文,常常要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时代背景、作者简况等,就是因为这些语境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些语句。至于段的组织,篇的安排,同表达的目的、场合、对象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二、补充作用

  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一个句子,表达的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字面上的意义,也可能是语境所赋予的一种深层的含义,还有可能是一种言外之意。字面义的理解比较容易,只要弄懂每个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组合起来的意义就可以了。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则不同,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透过字面所表达的意义去深入理解。比如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到家里来做客。那天天气比较冷,客人有点轻微的感冒,你家里开着窗子。客人说:“今天可真冷啊!”你如果只把它看成是一句普通的话,认为客人只是想告诉你天冷这个事实,那就错了。他实际上是在暗示你把窗子关上,这种暗示就是语境给这句话补充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语境所起的补充作用,人们都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例如:

  ⑦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

  ⑧“要是书店愿意的话,”他说,“我看倒可以连同批语一起印出去。……”“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唐弢《琐忆》)

  例⑦的路怎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作者对现实不满,幻想能够逃避,在苦闷中彷徨。“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例⑧是真的说那个批语“留芳”吗?结合上文“我”的态度(“我一时气极,带着发还的原稿去见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议论(“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要干得像个骗子呀。”),这里用的显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权的厌恶和嘲讽。

  语境对语言表达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特定语境,当省则省;一是表达语境临时赋予的意义或言外之意。例如:

  ⑨这些蝴蝶大多数属于一种,它们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绿色的,当它们停在地面时,就像是一片绿草,它们的翅膀的正面却是金黄色的,上面带着一些花纹,当它们飞动时就像是朵朵金花。(冯牧《澜沧江边蝴蝶会》)

  ⑩夏天,天气很热,两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看见一个冷饮店,其中一个说:“嘿,咱们俩去冰镇一下怎么样?”

  例⑨里的“它们”都是指“这些蝴蝶”,完全可以承上文省略,没必要反反复复地说。例句中画线的部分都可以去掉。例⑩要表达的是两个人一起去喝冰镇饮料,但说话者借助当时的特定语境,只简单地说“去冰镇一下”,意思就全表达出来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因此,我们学习语言,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语音、语汇、语法等有关的语言知识,尽可能多地掌握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更重要的,还要善于依据一定的语境准确理解语言和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老兔寄语:这些方法其实不一定只用在小说上,很多的文章上都可以使用,尤其还是学生,可以用到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更加丰富多彩。^V^』

  

  

  

  

  

  

  

  

  

  

  

  

  

  

  

  

  

上一章 技巧篇小说结局的样式2 老兔新手写作,必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技巧篇如何解决卡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