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自其建以来就是南海(今日南海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西岸属于南海县镇涌堡。在近代19年,称西岸五约乡。35年,称西岸乡。
1950年属于南海县五区西岸乡。1953年属于南海县九江区,划分为西岸一乡、西岸二乡。1957年撤区并乡划属西南乡。1958年秋天,划入西樵公社,称为西岸大队。1961年8月,划回九江区河清公社,原大队分编为理学堂、坑尾、碧岸、宫溪、银岗、六村、朝东、大槎8个大队。
1963年撤区并社,属于九江公社,又合并为西岸大队。1983年底改置为西岸乡。1987年改为行政村;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4年3月划入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是年4月,成立西岸开发区。1997年6月,成立西岸镇。2001年12月,撤销西岸镇,并入西樵区,改置为西岸村民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新圩。2002年底,户籍1776户,5515人。农业用地总面积为5585.10亩。经济总收入18900万元。工业收入1900万元。农业收入3200万元。人平分配3562元。下辖碧岸、理学二村、理学三村、大槎、五村、六村、银岗、宫溪8个自然村。
南海西岸行政调整后,由片区改村,属西樵旅游度假区辖,行政级别为村,设西岸村委会,管辖原西岸片区的原村落。
西岸曾称五约。民国13年(1924年)后,以广东南海(南海县)其他处西江西岸,故改称西岸。聚落大小共17片,散布在高明河下游之南岸及茶山北麓的狭长地带之间。主产稻谷,兼产塘鱼、蔬菜、甘蔗、大蕉和银针茶叶。抗日战争期间,南海县治曾迁西岸的新圩、银坑和宫溪。新圩于17年成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粤中纵队第六支队曾活跃在茶山一带,指挥部设在境内的庆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