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后山后湖景区给我们的是一份难得的清幽与宁静,后溪河水涓涓西去,两岸草木葱茂,清风送爽,这一如田园诗般的造园意境,为后山后湖景区平添了妙趣天成的自然神韵,而在这神韵中的点睛之笔就是我现在要向大家介绍的苏州街人文景区。
现在您看到的就是苏州街,原称买卖街,建于清乾隆年间,是颐和园前身清演园中,以街市为主题中的一个景区,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慈禧重修额和园时,因财力枯竭,买卖街和后山的其它建筑未能恢复。一百多年来,残基柱础,段墙颓岸,风侵雨蚀,草木从生,直到1986年开始,经过五年的时间,在原来的房基柱上投资复建的.90年对外开放。它是建国以来,在帝国主义焚劫的废城中复建的第一个大规模的完整景区。
从资料上看,清消园全部景区建筑中并没有买卖街这组建筑,那为什么清漪园建成之后十几年才出现了买卖街呢?
据记载,历史上乾隆曾六次南巡,前四次都带着他的母亲一同前往》1765年,也就是清消园建成之后,他说:太后年事已高,已不能适应到江浙一带几千里的旅途劳顿。大臣便奏折,说应在京内营造一条水街供太后游赏。于是,乾隆假借大臣之意,下令在清漪园后山的峡谷间,仿苏州一河两街的式样,增建一条买卖街。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乾隆非常留恋江南水乡和商肆景象。在他看来,宫范虽好,但缺少别致的乡间情趣;园林建筑虽美,但缺少百业竞争的生活气息。宫中建市,建筑真做,买卖假做,太监充当老板,伙计,宫女扮作民妇,帝后嫉妃,乘舟于水上,买些“商品”,以体现民间生活的乐趣。
在宫中建街设市,是皇家园林中的传统组成部分,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八世纪的春秋时期。修建清滴园正值康乾盛世,营造园林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的皇家园林内商业街市就有好几条,有圆明园舍卫城附近的买卖街,畅春园的苏州街等等,但都未展示水街的风貌,难以体现江南水乡街市的气氛。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条苏州街,是皇家园林中最大最有价值的买卖街,它依山临水,又得到花草树木的衬托,自另有一番园林景色。
为恢复苏州街,经过文物,历史,园林,建筑,旅游等专家的论证,并对总体设计提出了十二字方针,即:“不增不减,不扩不缩,不改不移”的基本原则。在复建过程中,我们查阅了清朝内务府的黄册,图卷等档案资料,并认真查看验证遗址上的尺寸和位置,参照中国十八世纪的商业店铺建筑情况,在原来的房基柱础上复建的。
苏州街位于后湖中段,长桥两侧的岸边,以东部的“寅”辉城关和西部的“通云”城关互为起止,弯转曲折三百余米,以水当街,沿岸作市,用八座桥梁连成一气,那东西城外的隔桥景色,幽静宜人如诗如画:那街内的满目风情,则浸透着南国水乡的神韵。在它的上方是一组西藏风格的四大部洲寺庙群,形成以了”庙带市”的传统商业模式。这里的庙是高原风光西藏的庙,市是水乡情趣江南的街。这种高原风貌和水乡情趣相融合的园林景观,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这里装饰有牌楼,牌坊等形式的铺面六十四座和绘芳堂,嘉荫轩两处点景。这里有会仙居酒馆,揽涛楼茶馆,登云斋鞋店,伟仪号帽店等等字号的店铺,旧时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这里几乎应有尽有,此外苏州街还设有两处钱庄,游客们可以到那里兑换铜钱儿,元宝,在街内买些苏州运来的特色商品,从而使今天的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在中国十八世纪中叶逛街,购物的乐趣。我国古代的商业铺面建筑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您看到的金字招牌上的铺名,字号都来源于档案之中,您看到的店铺的陈设,铺面悬挂的招幌,陈设的商品,工作人员的服饰都有着历史和民俗的依据。苏州街充分展示了清朝中叶商业街市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宫廷和市俗的商业文化。
各位游客,当您漫步于苏州街各具特色的店铺间或凭窗而座,排出几文大的钱,点一杯清茶,喝两碗老酒,或乘舟荡漾在苏州河上,看着身着古装的老板,伙计们忙碌的身影,聆听着悠扬婉转的苏州评弹,以及河中的摇橹声,街里的叫卖声,山上临终的鸟鸣蝉唱,您是否感到已恍入清朝中叶的商业街市,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