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古代名人风云录
本书标签: 历史  人文历史  人物传记   

第四章 苏东坡

古代名人风云录

奇人东坡逸事多

他传:客栈夜话之东坡居士

大宋元丰年间,在黄州城外一间不起眼的客栈里,四方旅人围坐一团,就着微弱的烛火分享见闻。此时,一位走南闯北的老货郎清了清嗓子,说起那远近闻名的苏东坡。

“各位可知,这东坡居士,原名苏轼,本是眉山苏家公子,打小儿就聪慧过人。那脑袋瓜,仿佛开过光,诗词文章信手拈来。我听闻他年少进京赶考,主考官欧阳修见了他的文章,惊为天人,还误把他当成本朝另一大才子曾巩,为了避嫌,愣是给了个第二名,结果放榜一看,哟,是个新面孔,自此东坡之名,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

“他这仕途啊,却坎坷得像那山间小道,坑坑洼洼。王安石变法那会儿,东坡心直口快,觉得有些新法操之过急,便上书谏言。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被新党视作眼中钉,一路从繁华京城贬到黄州这偏远之地。可您猜怎么着?他倒也没灰心丧气,在东坡上种地,和百姓唠嗑,还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般绝世佳作,把个赤壁古战场写得是豪情万丈又韵味悠长,读罢就好似跟着他一同穿越时空,观那曹军百万、周郎英姿。”

众人听得入神,有人不禁插话:“那他在黄州日子过得清苦,怎还有闲情雅致吟诗作对?”老货郎嘿嘿一笑:“这便是苏公的洒脱之处。没俸禄,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一回,他和友人出去游玩,到饭点肚子饿了,兜里又没钱,瞅见河边有户人家正煮鱼,他厚着脸皮上门,几句妙语逗得主人家哈哈大笑,不仅蹭了顿鲜鱼大餐,还赋诗一首相赠,这等趣事啊,数不胜数。”

自传:东坡戏笔自述生平

吾乃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回首半生,恰似一场跌宕大戏。生于眉山那灵秀之地,家中父兄皆擅文墨,自幼浸染书香,提笔成文倒也不算难事。年少时,一心报国,怀揣青云之志奔赴京师,本想一展宏图,谁料朝堂风云变幻。

王安石推行新法,我这直肠子,只觉有些政令于民不利,未多想便直抒胸臆。嘿,这一下,就被卷入政治漩涡,开始了这漂泊贬谪之路。初至黄州,那日子确实艰苦,不过咱心态好啊!种地就种地,还自嘲“东坡”,好似真成了田园老翁。

闲时与渔樵为友,听他们讲乡间趣事,灵感就像那山间清泉,汩汩冒个不停。《定风波》便是那时心境写照,“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又何妨,我自逍遥。后来又到惠州,旁人都觉岭南偏远荒蛮,我却瞧着荔枝可爱,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再往后,儋州之行最为艰难,缺衣少食,书籍都难得几本。可咱骨子里那股子倔强劲儿上来了,开办学堂,教当地孩童读书识字,传播文化火种。这一路被贬,虽远离庙堂,却也亲近了山水万民,笔下诗词愈发醇厚,也算不负此生了。

同期友人记:黄庭坚眼中的东坡兄

我黄庭坚,与东坡兄相识于微时,那时他已才名远播,可毫无骄矜之气。初见,便觉此人豪迈洒脱,才情纵横。记得有次雅集,众人以诗会友,东坡兄三杯酒下肚,挥毫泼墨,一首词一蹴而就,词句间既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又饱含着对世间沧桑的豁达。

他被贬黄州期间,我常挂念,书信往来不断。从他信中,我知晓他种地务农的艰辛,也领略到他苦中作乐的智慧。有一回,他寄来自制的东坡肉烹饪法,诙谐写道:“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这般烟火气十足的生活记录,与他平日诗词里的高雅相映成趣。

后来相聚,见他面容沧桑却眼神明亮,依然谈笑风生,每论及古今、诗文、书画,见解独到深刻,总能引得众人拍案叫绝。东坡兄于困境中不屈,于文学上精进,实在是当世奇人,令我等钦佩不已,能与他结交,为人生一大幸事。

上一章 第三章 孔子 古代名人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