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卯时正,主院中渐渐传来声响,小厮丫鬟们在服侍主子们洗漱后,便开始忙碌地收拾搬运起行李。
辰时初用完早膳,众人逐一登上马车启程回京,和来时一样,由余父余母的马车打头,只是最后面多了由天青带着会拳脚的小厮们护送着的板车,上面满满当当的装着此次收割的新作物。而胤禛则是在余家众人回京阵仗的掩护下,悄然回到了四贝勒府。
两天后,胤禛终于对外宣布“抱病”结束,恢复了往常的上下值时间。隔天,余父和余家老大按照原定的计划,在胤禛下值回府后半个时辰,上门递拜帖求见,一炷香后,苏培盛亲自将二人迎入府中。两刻钟后,胤禛急匆匆套马前往紫禁城的方向,紧急求见当今圣上-康熙帝。
一盏茶后,梁九功的徒弟小李子出现在胤禛面前,一路带领着胤禛往乾清宫的方向走去。由于胤禛的状态看起来很着急,因此小李子也默默加快了脚步,就怕耽搁了什么大事。
胤禛在乾清宫门口稍微整理了一下着装,紧接着在康熙的传召下,随着梁九功踏入宫殿中。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吉祥。”胤禛规规矩矩的请安,在康熙叫起询问何事如此着急求见时,开口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确有一天大的急事求见,因等不到明日早朝,所以才明知已然酉时正还来求见,还望皇阿玛恕罪。”
紧接着继续道:“儿臣素日与康熙四十年的状元郎余珩言相交甚笃,半个时辰前言弟携其家父来到府中,因儿臣平日也在工部上值,与余大人也算认识,二人给了儿臣这本册子,儿臣大概翻阅后便立即来求见了。还望皇阿玛一览。”说罢将册子从怀中取出,躬身双手捧着举过头顶。
康熙看了梁九功一眼,梁九功会意,无声走到胤禛身边取走册子,检查没有问题后交给康熙阅览。
“既如此,那朕就看看究竟是何事,让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老四能这么着急。老四你先坐着吧,梁九功,赐茶,再摆些老四糕点上来,老四急匆匆的过来,怕是晚膳也没用好。”
“奴才遵旨。”梁九功甩了甩手中的拂尘,示意后面候着的小太监下去准备着,小太监看到手势后立即躬身退出殿中。
“儿臣多谢皇阿玛。”胤禛随即落座,待奉茶宫女端上茶碗和点心后,吃了一两块点心,之后便默默饮茶等候着康熙的传问。
只见康熙越看折子,神情越是激动,一盏茶后,“好!好!好!老四啊,此事你可查证过?当真有亩产量如此高的作物出现?若当真如此,余家,功在千秋啊!当赏!我爱新觉罗的江山,也将更加稳固啊!”康熙激动的问询着。
“儿臣还并未查证,当时余家父子来找儿臣时也带了折子中的农作物给儿臣,儿臣想着以余珩言平时的为人此事应当相差不大,且折子中记录详尽,就立即来求见皇阿玛了。儿臣做事不够仔细周全,望皇阿玛恕罪。”胤禛撩起袍子,双膝跪地,双手伏地,额头轻触地面。
康熙走下台阶,亲手扶起胤禛,“这是做什么?朕又没有责怪你的意思。虽然此事你确实做的不够周全,不过若是事事周全,朕怕不是也没了用武之地?此事,你做的很好,这等关系着民生大计之事,能立马来报,你是个好的。
"儿臣惶恐,儿臣还需要皇阿玛多多教导呢。当时只想着立即来告诉皇阿玛此事,皇阿玛不怪罪就好。”胤禛拱手谨慎道。
“梁九功,你去派人传旨,将那余家父子尽快接来宫中,朕有要事询问。另外,再派人到御膳房传膳,简单些就好,朕今日和老四一起用膳。”康熙拍了拍胤禛的肩膀,转头对着梁九功一一吩咐。
半个时辰后,康熙和胤禛刚用完膳食,便听到梁九功前来回禀,余家父子已到乾清宫门口等候传召。康熙沉声激动道:“快宣!”
二人眼眸低垂着踏进殿中,礼仪规矩道:“臣余淮程(余珩言)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快快请起,想必来时,宣旨太监已经告诉你们,此次朕宣召二位爱卿所为何事,朕便直接进入正题了。”康熙也不绕圈子,直接进入主题,毕竟时间也不早了,而且此事后续的安排也需要时间,当然是越快越好。
四人就这样来回问答讨论着,直到梁九功进来提示康熙已到亥时,康熙才意犹未尽的停下,然后派人护送胤禛和余家父子回府。
在即将跨出殿门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对了,朕刚刚忘记问你们了。发现这些高产作物后,怎么没有先来禀报于朕,而是直接找了老四呢?”
余父和余珩言转身后沉默一息,冷汗滴下的瞬间双膝跪地俯首,胤禛也随之亦然,只听余珩言开口道:“这......臣......臣......”
“怎么?有什么不敢说的吗?”康熙眼睛微眯,语气莫测道。
“皇上恕罪,这都是臣的主意,是臣求父亲这么做的。因为臣一怕被有心人压下去,二怕这功劳拱手于人,便想着以往与四贝勒交好,且四贝勒已是皇子龙孙,天下顶顶富贵有权之人,想来带上臣等不过也是顺手一事。便赌了一把,赌过往的交情不作假,赌四贝勒不会过河拆桥。”余珩言双手伏地,额头轻触地面,双眼紧闭,一副豁出去了的模样回答道。
康熙沉默了几息,下首三人心跳如雷鼓,突然康熙大笑道:“哈哈哈哈,好一个余卿啊,之前只知晓你的才华惊艳绝伦,如今到是看到了余卿有野心有魄力的另一面啊!哈哈哈哈,好!余卿放心,朕心里有数!时候不早了,你们都起来,回去早些歇息吧。”
“是,儿臣(臣)遵旨。”三人起身拱手告退。一路静默无言,直至踏出宫门。而让三人没想到,又或者是预料到的是,在他们走后,康熙便唤来了心腹去查实,幸而胤禛的手下都不是酒囊饭袋,康熙并没有查出胤禛也在庄子上的事情。
出宫门的瞬间,胤禛和余家父子相互默契看了彼此一眼,点了点头,便各自回府了。
余家父子两下了马车,朝护送他们回来的侍卫们拱手感谢之后,示意候在一旁的管家把荷包奉上,一番推让后侍卫们才收下。
待侍卫们走后,两人相视一眼,吐出一口气,这才放松了身体,转身入府。只听晚风中传来细碎的几句话,“这第一步,终于算是迈过去了,幸好我们......想来明天就会有结果了,以后......”
第二日,因为这则高产农作物的消息,朝堂上吵翻了天,吵什么呢?自然是吵这个差事最后落到哪一位皇子手上,最后还是康熙拍板,由太子胤礽和雍郡王主理此事,刚被晋为工部左侍郎(从二品)的余淮程和余珩言协理,其余负责人手,由五人协商而定,各部须得全力配合;若有人从中阻挠或者办事不力,从严惩治,绝不姑息。
是的,没错,此次高产作物的发现,让胤禛从四贝勒晋为雍郡王,余父被晋为工部左侍郎(从二品),余家老大从翰林院任修撰(从六品)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而胤礽则是纯纯被康熙安排来捡功劳、赚名声的。
作者君作者说:1.历史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本文私设一废仍在康熙四十七年,二废在康熙五十年。 2.第14章有提到,本卷私设封贝勒的时间不变,康熙四十六年(29岁)封雍郡王,康熙四十七年(30岁)晋为和硕雍亲王。
作者君求花花,求收藏,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