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历史合集:第二册
本书标签: 脑洞 

南宋为何不顾前车之鉴,执意联合蒙古灭金? 不知道唇亡齿寒吗?

历史合集:第二册

南宋的抉择:联蒙灭金,权衡下的“危途”

13世纪,华夏大地风云变幻,南宋朝廷做出了一项极具争议且影响深远的决策——联合蒙古灭金,此举看似罔顾“唇亡齿寒”古训,背后却隐藏着复杂交织的历史经纬、地缘政治、情感与利益考量,犹如一场在悬崖边缘的博弈,每一步都充满变数与无奈,深刻改写了宋、蒙、金三方格局,也为南宋最终命运埋下伏笔。

世仇积怨:靖康耻后的百年执念

自“靖康之耻”起,北宋覆灭,徽钦二帝被掳北上,皇室蒙羞、百姓遭难,繁华汴京沦为残垣断壁,中原大地惨遭金兵铁蹄践踏。南宋建立于风雨飘摇,对金仇恨深植朝野上下,贯穿百年。高宗朝“绍兴和议”虽暂止兵戈,却是屈辱媾和,岁贡纳币、割地称臣,此后金朝南侵频仍,边境烽火不息,孝宗“隆兴北伐”、宁宗“开禧北伐”皆为雪耻而起,虽功败垂成,复仇火种从未熄灭。当蒙古崛起,频频打击金朝,眼见昔日宿敌衰颓,朝堂主战派激昂陈词,民间亦群情涌动,复仇夙愿似有了可实现契机,情感冲动蒙蔽部分理性,让“联蒙灭金”在道义与情感层面有了初始“民意”基础。

地缘误判:短视下的局势错估

从地缘政治看,南宋不乏有识之士洞察蒙金宋微妙关系,深知金朝存废关乎自身安危,然朝堂决策受多方掣肘致误判丛生。一方面,宋金长期对峙,边境依山川河流构筑防线,江淮、荆襄、川陕防线稳固但消耗巨大,南宋视维持防线为守成关键,而金朝南迁后,困守河南,领土锐减、军事威慑大不如前,南宋误觉其已不足为患,反是蒙古与己相隔遥远,短期无直接冲突,“远交近攻”思维作祟,幻想借蒙古之手削弱金,再图后计。另一方面,金在蒙古打击下,为求喘息,竟妄图“取偿于宋”,南侵夺地、掠财补损,犯宋边境州郡,此举激怒南宋,使其在地缘考量上倾向于先除金患,再谋应对蒙古之策,却未料到蒙古野心远超金朝,步金后尘成为更致命威胁。

利益博弈:外交纵横中的狭隘权衡

外交桌上,南宋力求在蒙金夹缝谋生存、求发展,“联蒙灭金”背后有现实利益驱动。经济上,长期备战与岁贡致财政吃紧,南宋期望通过参与灭金之战,夺取金朝淮北富庶之地,扩充财源、缓解财政压力,恢复中原农耕经济,充盈国库;军事层面,与蒙古联合可获战马、兵器等军事资源补充,彼时南宋缺良马,骑兵孱弱,蒙古战马闻名遐迩,助宋补齐军事短板,提升战力应对未来变局;政治维度,宋廷幻想战后于新占区安置流民、拓展势力范围,巩固统治根基,提升国际威望,以胜利者姿态重归中原正统,在三方博弈中“脱颖而出”,却不知正踏入更凶险漩涡,将自身命运与蒙古捆绑,且是劣势地位,丧失战略主动。

朝堂纷争:决策摇摆中的短视胜出

南宋朝堂,主和、主战、稳健派争论不休。主和派念及“唇亡齿寒”,主张严守中立、坐山观虎斗,避免卷入蒙金战火;稳健派提议有限援助金朝,维持三足鼎立,争取缓冲空间;主战派受复仇情绪、利益诱惑,力主联蒙伐金、毕其功于一役。宋理宗赵昀即位初,锐意有为,受主战派鼓动,又逢蒙古使者巧言游说,描绘灭金后宋蒙和平、共享中原蓝图,终被说动。朝堂多次廷议,主战声浪渐高,决策天平倾斜,1233年,南宋出兵助蒙攻金,迈出这看似豪迈、实则危险一步,待金灭后,蒙古立马翻脸,南宋才惊觉失策,可已深陷被动,悔之晚矣,往昔“唇亡齿寒”警示成了现实悲歌,命运齿轮自此加速驶向覆灭深渊。

上一章 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并且再次南下“假道伐金” 历史合集:第二册最新章节 下一章 蒙哥继承汗位后,起三路大军南下灭宋,却因战略失误殒命钓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