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历史合集:第二册
本书标签: 脑洞 

功亏一篑的端平入洛,断送南宋收复中原的希望,成为灭亡的导火索

历史合集:第二册

端平入洛:希望折戟,命运转折

13世纪中叶,南宋王朝在历经风雨飘摇后,迎来了一次看似曙光乍现,实则暗藏危机的军事行动——端平入洛。彼时,宋理宗赵昀与朝堂上下怀揣着收复中原、一雪前耻的壮志豪情,倾举国之力挥师北上,却未曾料到,这场军事冒险最终功亏一篑,不仅折戟沉沙于中原大地,更如一根致命导火索,悄然引燃了南宋走向覆灭的倒计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无尽唏嘘与沉重教训。

时代背景:宋蒙金风云变幻下的契机与野心

南宋长期受金朝欺凌,“靖康之耻”的阴霾始终笼罩,偏安江南虽保一时太平,复国之念却在君臣心中从未熄灭。此时,北方局势剧变,蒙古崛起,如狂飙般冲击金朝,金朝在蒙古铁蹄下节节败退,往昔锐气尽失,龟缩于河南一隅。1233年,蒙古与南宋达成联蒙灭金协议,南宋为报世仇,亦图收复故地,出兵助蒙攻金,蔡州一役,金哀宗自缢,金朝覆灭。随着金国这一旧敌消逝,曾经被其占据的中原腹地出现权力真空,那片承载着华夏正统与祖宗基业的土地,对南宋而言,恰似失而复得的珍宝,宋理宗望着北方,野心勃勃,渴望重现祖宗荣光,朝堂主战之声高涨,“端平入洛”计划应运而生。

军事筹备:雄心勃勃下的仓促与冒进

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朝廷紧锣密鼓筹备北伐。在兵力调配上,从江淮、京湖等地抽调精锐,拼凑出六万大军,兵种涵盖步兵、骑兵、水军,志在发挥多兵种协同优势,克敌制胜。物资方面,筹备粮草、军械,江南财赋倾力支持,车船满载补给,沿着河道向淮河前线输送。将领层面,选派赵葵、全子才等宿将挂帅,他们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在对金作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满怀壮志要在中原一展身手。然而,看似周全筹备背后,弊病丛生。时间紧迫,军队集结训练不足,各支部队协同生疏;粮草转运受限于河道与路途,供应线漫长且脆弱,后续补给难以为继;情报搜集亦不充分,对中原地区历经战火后的地形、民情,尤其是蒙古军事部署,了解仅浮于表面,为后续失败埋下伏笔。

入洛进程:初期小胜后的困局与溃败

六月,宋军兵分两路北上,起初进军颇为顺利。东路军在赵葵率领下,攻势凌厉,凭借骑兵冲锋、步兵跟进,连克泗州、宿州等城,所到之处,宋军军旗飘扬,百姓夹道,似有往昔王师北伐气象,士气大振;西路军全子才部也顺利收复洛阳,踏入这座古都,宋军将士望着残垣断壁中残留的昔日繁华,热泪盈眶,以为复国大业可期。可短暂欣喜后,危机接踵而至。蒙古军故意示弱,佯装败退,暗中却截断宋军补给线,烧毁粮草辎重,宋军前线瞬间陷入困境。进入七月,中原酷热,疫病横行,缺粮少药的宋军战斗力锐减,战马倒毙、士卒病倒,此时蒙古军精锐回师反扑,以逸待劳,在洛阳城外设伏突袭。宋军慌乱应战,骑兵因马匹疲弱失去机动性,步兵在蒙古铁骑冲击下阵型大乱,“死者十数万,资粮器甲悉委于敌”,洛阳得而复失,宋军残部狼狈南逃,入洛行动宣告惨败。

后续影响:希望破灭后的连锁反应与亡国伏笔

端平入洛失败,犹如巨石投入南宋这潭本就不平静的湖水,激起千层浪,负面影响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军事上,精锐部队折损惨重,江淮、京湖防线空虚,士气一蹶不振,此后面对蒙古军频繁侵扰,宋军畏敌如虎,只能被动防御,再无主动出击之力;经济层面,巨额军费打了水漂,为筹备北伐征调物资,已让江南百姓负担沉重,战后还需筹措钱财弥补亏空、抚恤伤亡,民生凋敝,财政濒临崩溃;外交上,惹恼蒙古,原本脆弱的联蒙关系破裂,蒙古以此为借口,旋即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磨刀霍霍,将南宋视作下一个征服目标。朝堂之上,主和、主战派纷争更剧,政令混乱,内耗不断,南宋王朝在风雨飘摇中一步步走向灭亡深渊,曾经的复国希望之光,彻底湮灭于端平入洛的硝烟与尘土里。

上一章 蒙将速不台进攻开封,金帝吓得弃城而逃,开封再次被洗劫! 历史合集:第二册最新章节 下一章 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并且再次南下“假道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