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历史合集:第二册
本书标签: 脑洞 

中日甲午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清廷从头糊涂到尾,导致北洋水师覆灭

历史合集:第二册

甲午悲歌:清廷糊涂酿就的北洋水师覆灭之殇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如一场遮天蔽日的风暴,骤然席卷东亚海域,将晚清脆弱的海防、自大的迷梦撕扯得粉碎,北洋水师这支曾被寄予厚望的“海上长城”,更是全军覆没,沉入冰冷海底,成为近代中国屈辱史上一道醒目的血痕。而回溯战争爆发之源,清廷的糊涂与短视,贯穿始终,恰似无形绞索,一步步将自身拖入万劫不复深渊。

日本野心萌动,蓄意寻衅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骤升,脱亚入欧思潮裹挟下,军国主义迅速膨胀,制定“大陆政策”,觊觎朝鲜与中国东北,妄图构建以日本为核心的东亚霸权。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乱局乍起,朝鲜政府无力平叛,向宗主国清廷求援。日本视此为天赐良机,一面怂恿清廷出兵“代韩戡乱”,暗地却集结大军,准备以朝鲜为跳板,挑起对华战事。清廷懵懂入局,未洞悉日本深层阴谋,依“宗藩旧例”派叶志超率两千余人入朝,正中日本下怀,待清军入朝,日军旋即跟进,兵力远超清军,控制仁川、汉城等要地,将朝鲜局势搅得错综复杂,战争阴云瞬间密布。

清廷外交昏聩,错失先机

局势危急,外交博弈成关键战场,清廷却错招频出。李鸿章秉持“以夷制夷”,寄望俄、英等国调停,在国际舞台频抛“橄榄枝”。可列强各怀鬼胎,俄国觊觎东北,欲待中日鹬蚌相争,坐收渔利;英国权衡利弊,倾向扶持日本制衡沙俄,对清廷敷衍塞责。李鸿章奔走斡旋,耗费宝贵时间,却未获实质支持,反在列强“和谈烟雾弹”下,放松军事戒备。日本则利用外交空窗,完成军事部署,在丰岛海域突袭清军运兵船“高升”号,公然打响战争第一枪,此时清廷才如梦初醒,可先机已失,被动挨打局面已成定局。

战略误判频发,海战溃败

北洋水师组建之初,耗费巨资,购战舰、聘洋员,声势浩大,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九之誉。然清廷战略思维陈旧,视水师为近海防御力量,锚泊于威海卫、旅顺港,消极避战。黄海海战一触即发,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仓促迎敌,战术指挥失误尽显。阵法混乱,各舰协同松散,“定远”“镇远”虽巨炮威猛,却被日舰灵活战术牵制,“致远”号邓世昌欲撞敌舰,壮烈殉国,可难挽败局,多舰受创,被迫退回港内。此后,清廷畏战情绪弥漫,严令水师“保船制敌”,放弃制海权,黄海制海权拱手让人,威海卫成瓮中之鳖,日军海陆夹击,北洋水师困守港内,在炮火轰鸣中,一艘艘战舰沉没,精锐水师灰飞烟灭。

陆战一溃千里,防线崩塌

陆上战场同样惨不忍睹,清军虽兵力占优,却兵制腐朽、操练敷衍。平壤之战,叶志超畏敌如虎,谎报战功后弃城狂奔,狂奔五百里,将朝鲜全境让与日军,士气大挫。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旅顺要塞,清军号称“固若金汤”,却在日军攻势下,防线瞬间瓦解,日军入城,屠城四天四夜,百姓生灵涂炭。整个陆战防线,清军毫无斗志、指挥失当,一溃再溃,无法与水师协同御敌,让日军直逼京津腹地,清廷慌不择路,急于求和,签下《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甲午战争以惨败落幕,究其根源,清廷从战略、外交到军事指挥,从头糊涂到尾,铸就这场千古悲剧。

上一章 天国丧钟: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为何如此快速的走向覆灭? 历史合集:第二册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天京事变带来了哪些连锁反应? 太平天国为何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