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历史人物内心独白:第一册
本书标签: 脑洞 

司马光: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可谁知我后半生

历史人物内心独白:第一册

我是司马光,如今独坐于这清冷书斋,窗外雨声淅淅沥沥,仿若时光的轻吟,将我思绪拉回往昔岁月。世人皆晓“司马光砸缸”之事,那幼年的果敢之举,成了我一生被传颂的开篇,可又有谁深知我后半生的曲折、坚守与无奈呢?每念及此,心中五味杂陈,诸多感慨,恰似这连绵细雨,无尽蔓延。

想当年,我尚是总角孩童,在那庭院之中,与伙伴嬉闹如常。突遇同伴失足跌入水缸,性命攸关之际,旁人皆惊惶失措,我却能沉着应对,搬起石块,砸破水缸,救同伴于危难。彼时,不过是本能驱使,心怀悲悯,见不得鲜活生命在眼前消逝,未曾想,这一举动,竟传扬开来,成了我年少成名的注脚,人人赞我聪慧果敢,小小年纪便有非凡胆识。可于我而言,那只是人生的小小插曲,我满心期许着,长大后能凭满腹才学,入仕为官,辅佐君王,为这大宋江山社稷,添砖加瓦,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及年岁渐长,我潜心苦读,经史子集、治国韬略,皆烂熟于心。凭借真才实学,踏入仕途,初入朝堂,恰是宋仁宗在位,那是大宋尚算安稳之时,可朝堂积弊,犹如隐疾,悄然滋生。我秉持刚正不阿之风,针砭时弊,直言敢谏,无论是官员贪腐、科举弊端,还是政令不畅之疾,皆一一剖析,呈上谏章,望能为君分忧,助朝堂清正。每写一折谏言,皆字斟句酌,彻夜不眠,唯恐言辞不达意,不能触动圣听,只盼着大宋能在这修修补补之中,愈发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再现仁宗盛治之景。

然而,岁月流转,英宗即位,朝局风云变幻,新君初立,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为争权夺利,纷争不休。我置身其中,坚守正道,不与那等阿谀奉承、结党营私之徒同流合污,只为大宋根基稳固。彼时,濮议之争突起,朝堂之上,众人就英宗生父名分一事,吵得不可开交,有人为迎合上意,曲意逢迎,主张追尊生父为皇考;我却以为,当遵循礼制,维护大宗正统,据理力争,虽因此得罪不少权贵,被视作迂腐倔强,可我心无悔,在我眼中,祖宗礼制,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废,哪怕孤身一人,也要捍卫到底。

待到神宗继位,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大宋似被卷入一场疾风骤雨之中,自此,我的后半生,陷入了无尽的挣扎与坚守。王安石变法,初衷或为富国强兵,解大宋积贫积弱之困,我亦深知国家需变革求存,可那新法,诸多条款,在施行中弊端尽显。青苗法,本欲助农解困,让百姓于青黄不接时有银钱周转,却在地方官吏操弄下,成了强制借贷,高额利息,压得百姓喘不过气;免役法,看似革新役制,实则让本就贫苦的农户,为免服役,倾家荡产缴纳免役钱;市易法,干涉市场过甚,商贾凋敝,民生经济,反受其害。

我痛心疾首,朝堂之上,与王安石激烈辩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皆为大宋国运。我并非冥顽不化,反对一切革新,只是希望变革能稳扎稳打,顾及民生,不致操之过急,动摇国本。可那时,变法派得君心、掌权势,我之言,多被视作不合时宜,被排挤打压,渐离朝堂核心。

心忧国事,却报国无门,我退居洛阳,编撰《资治通鉴》。在那洛阳独乐园中,看似远离朝堂纷争,心却时刻系于天下。我埋首古籍,查阅史料,甄别筛选,笔耕不辍,以史为鉴,望能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镜鉴。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园内花草荣枯数度,我于孤灯下,写尽历代兴衰,王朝更迭,每一字,皆凝着我的心血与期许,盼着后人能汲取前车之鉴,莫让大宋重蹈覆辙。

岁月匆匆,神宗驾崩,哲宗年幼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政局再度翻转,新法被废,我被召回朝堂,委以重任。彼时,我已年迈体衰,可仍殚精竭虑,欲挽狂澜,拨乱反正,重拾大宋昔日荣光。然而,朝堂多年争斗,元气大伤,党同伐异之风盛行,旧党内部亦非铁板一块,为争权夺利,时有龃龉。我虽竭力整顿朝纲,可深感力不从心,往昔壮志豪情,在这现实泥沼中,渐被消磨,唯剩满心疲惫与忧虑。

如今,垂垂老矣,回顾一生,前有幼年成名之佳话,后有半生于朝堂、书斋的坚守与挣扎。我一生所求,不过是大宋昌盛,百姓安乐,礼制完备,可在这历史洪流中,诸多波折,诸多无奈,壮志未酬,满心遗憾。只愿后世之人,能从我的故事里,明辨是非,坚守正道,以史为鉴,护国安民,莫让大宋之憾,在岁月长河中,再度上演。雨仍滴答,似在诉说着我的故事,也似在为这大宋江山,轻吟悲歌。

上一章 成吉思汗:从穷小子到蒙古王, 我第一次让世界全球化 历史人物内心独白:第一册最新章节 下一章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