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 247 年
地点:咸阳城外
王守恒迈着大步,沿着尘土飞扬的官道向咸阳城走去,心情比脚下的步子还急。他深知此刻自己就像孤舟入沧海,前路茫茫,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选了这条路,只能硬着头皮向前。
走着走着,见前方有个挑着担子的货郎,他赶忙紧跑几步,抱拳行礼道:“这位大哥,劳烦问个路,往咸阳城可是这方向?”
货郎放下担子,抹了把额头的汗,打量他一番,说道:“小伙儿,你没走错,顺着这官道一直走,约莫个把时辰就能瞧见城门口咯。你这行色匆匆,是去城里办啥事呀?”
王守恒挠挠头,斩钉截铁应道:“大秦如今新王登基,正是锐意进取、图谋霸业之时,四处用兵,志在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如今听闻咸阳城里正征兵,便决心前往应征入伍,盼着能投身军旅,追随秦军铁骑,为大秦上阵杀敌、开疆拓土,也好挣个前程,不负这一腔热血、满身抱负,将来青史留名,不枉此生呐!”
货郎先是一愣,随即便绽出一抹钦佩的笑意,用力拍了拍王守恒的肩膀,爽朗说道:“好小子,有胆气,有志向!你这话,可真是句句透着秦军儿郎的豪迈劲儿。只是军中日子可不好养,操练严苛,战场上更是刀枪无眼,生死一线。但咱大秦的兵,向来不畏艰险,只要你有真本事,说不定还真能闯出一片天,立下赫赫战功。此去路上你也小心些,虽说秦军管治安,可流民、小偷也不少。”
王守恒谢过货郎,继续赶路。一路上,看到不少景象,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百姓衣衫褴褛在地里劳作,时不时有秦军的马队驮着物资呼啸而过,扬起大片尘土。他心里明白,这便是史书里记载的,秦国连年征战下民生维艰的模样,土地人力都被战争大量消耗。
边走边回忆历史,王守恒的思绪在岁月长河中急速穿梭。当下是公元前 247 年,就在这一年的 5 月,秦庄襄王离世,年仅 13 岁的嬴政登上王位,因年幼难以亲理国事,大权便交付到文信侯吕不韦手中,吕不韦就此号称仲父,朝堂之上诸多事务皆由其定夺。
同时,秦国军事动作频频,派蒙骜率军征伐魏国,一路气势汹汹,拿下高都、汲等地,可后续战事突变。信陵君魏无忌振臂一呼,集结起五国联军,在河外与秦军对峙激战,秦军难以招架,蒙骜大败,无奈遁走。
秦国朝堂内部,嬴政年纪尚小,朝政实则被太后、相国吕不韦以及嫪毐把控,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暗流涌动。念及此处,王守恒愈发笃定,自己既熟知这些历史事件,若能面见秦王嬴政,巧妙透露后续走向,在这权力与机遇并存的乱世,定能博得赏识,谋出一番大作为。这般思量下,他脚步愈发急促,满心期待能尽快抵达咸阳城,寻得晋见秦王之机。
待赶到咸阳城时,天色已黑。巍峨的咸阳城在夜幕下仿若一头蛰伏的巨兽,城门口火把通明,秦军士兵持戈站岗,威风凛凛,百姓进进出出都要接受盘查。王守恒随着人流走近,就听士兵喝问:“进城所为何事?可有路引?”
王守恒一怔,他哪有什么路引,忙陪着笑说:“军爷,我从城郊来,听闻征兵,想投身军旅,报效大秦,这路引实在没来得及办。”
军爷一听王守恒这话,语气稍缓道:“秦王新登基,规矩严得很,天黑之后,甭管是干啥的,一律不准入城,你且回去,明日赶早再来!” 说罢,便不再理会王守恒,转头继续盘查旁人。
王守恒满心无奈,又求情了几句,见士兵毫无松动之意,便只能唉声叹气地拖着步子离开城门口。此时夜色如墨,寒意渐浓,肚子也咕咕叫得愈发厉害,他摸摸空荡荡的肚子,寻了处相对避风的墙根,靠着坐了下来。
正愣神间,不远处的城门口一阵喧闹,原来是一群官吏正忙着张贴告示。王守恒好奇,凑近一看,竟是《大秦新君即位通告天下书》。只见那告示上写道:
“大秦诸郡县、黔首、士伍及四方邦国知悉:
今岁,先王庄襄王崩殂,举国哀恸,然宗庙社稷传承有序,国之重任落于寡人肩头。值此,寡人以嫡长子之身,继秦王大位,今乃秦王政元年,特昭告天下,以明大政,安万民之心,定邦国之基。
回首往昔,秦自立国,累世先王栉风沐雨,奋六世之威烈,披坚执锐,东出函谷关,于烽火狼烟之下,数挫强敌。秦之虎贲锐士,蹈锋刃、涉险滩,怀壮志以拓疆土,捐身躯而铸霸业根基。至庄襄王在位,亦承先辈遗风,攻拔韩赵魏诸多城邑,致我大秦版图日臻广袤,威名赫赫,震慑四方。
寡人今初登大宝,常念祖宗开基创业之艰难卓绝,亦深悯苍生久困于兵燹战乱、不得安生之苦。既承大统,便矢志以先王未竟之志为导向,以荡平六国、止息干戈、统一天下为毕生所求。当施严法峻令,使黔首各安本业,田间耕者悉心农事,水利沟渠勤加疏浚,阡陌规整有序,祈愿岁岁五谷丰登,仓廪充盈富足;市井之中,商贾遵规经营,童叟无欺,贸易繁盛;百工兢兢,精研技艺,铸精良器械,造巍峨宫室。
军事之上,秦军向为雄师劲旅,寡人定当整饬军旅,广纳贤才,拔擢良将,磨砺刀枪剑戟,足备坚甲利兵。东向持续发力,谋定韩、赵、魏残余之地,尽收囊中;南向威慑强楚,使其不敢生北犯之念;西陲严守,攘除戎狄扰攘,固我大秦边防线;北疆陈兵,防燕异动,控弦之士枕戈待旦。望四海八荒,皆晓我大秦兵锋犀利,锐不可当,亦明寡人之仁德,盼止息兵祸之心。倘若有冥顽不灵之国、心怀不轨之邦,妄图忤逆,抗拒王师,秦军铁蹄必踏平其境,直至九州归一,华夏同风。
诸郡县之守令,身负王命,当恪尽职守,秉持公正,奉行秦法一丝不苟,悉心体察民情,公允断狱理讼,督导农事进展,修缮城垣关防,做寡人之耳目、手足,扎根四方,稳固郡县根基。乡野闾里间,贤达士绅亦当佐助官府,导化民风,使秦之政令畅行无碍,礼仪风范深入人心。
寡人亦敬天地神祇,必循祖宗旧礼,祭宗庙、祀山川,祈愿上苍庇佑,风调雨顺,护我大秦国祚千秋万代,昌盛永继。愿吾大秦子民,皆能体悟寡人之心,勤勉奋发,共赴锦绣前程。如有作奸犯科、悖逆政令之徒,秦法森严,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自今通告颁行之日起,举国上下,当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寡人愿与大秦臣民携手并肩,共创不世伟业,名垂青史。咸使知悉,谨遵此令!
秦王嬴政
秦王政元年某月某日”
周围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位老者摇头晃脑念着告示上的内容,感慨道:“新王有大志啊,盼着能如这通告所言,早日结束这乱世,让咱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一个年轻后生却皱着眉嘟囔:“说得好听,可这连年征战,赋税又重,咱的日子还是苦哈哈的,也不知啥时候能真见着那太平盛世。”
王守恒静静听着,心中暗忖,嬴政这份通告,确显其雄图大略,可当下秦国朝堂暗流涌动,局势复杂,要实现一统六国谈何容易。而自己既知晓后续历史走向,若能寻机面见秦王,助其避开弯路,说不定真能成就不世之功。
此时夜色如墨,寒意渐浓,肚子也咕咕叫得愈发厉害,王守恒无奈,只能寻了处相对避风的墙根,靠着坐了下来。刚坐下没一会儿,就听到旁边有人小声嘀咕:“这鬼世道,连进城都不让,咱这一路赶来,啥都没捞着,还得挨饿受冻。” 王守恒循声望去,见是几个同样衣衫破旧、满面愁容的百姓,想必也是被拦在城外的。
正愣神间,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年汉子朝他挪了挪,递过来半个馒头,轻声道:“小伙子,看你也挺可怜,分你点吃的,垫垫肚子吧。” 王守恒赶忙接过,连声道谢,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几口下肚,才觉缓过些劲儿。
吃完,王守恒抱拳向那汉子致谢:“多谢大哥仗义相助,我本想着进城征兵寻个前程,没成想卡在这城门外,大哥您又是为何事来咸阳城啊?”
汉子苦笑着摆摆手:“我啊,家里遭了灾,庄稼颗粒无收,想着来城里寻个营生,做个小买卖糊口,谁知道还碰上这档子事儿。”
旁边一个老者也插话道:“如今这秦国,虽说看着威风,到处打仗,可咱老百姓的日子,难呐。新王登基,本指望能松快些,结果城里管得更严,赋税也不见少,这往后可咋活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抱怨起当下艰难处境,王守恒静静听着,不时点头附和。他心里清楚,这些都是秦国底层百姓的真心话,在历史书页里不过寥寥几笔带过的民生疾苦,此刻却是这般鲜活又沉重地摆在眼前。
听着听着,王守恒心思又活络起来,向众人打听道:“各位,我初来乍到,不太懂这城里规矩,想面见秦王,给大王进献些良策,助大秦兴盛,不知可有啥法子?”
众人一听,先是一愣,随后哄堂大笑起来,那中年汉子边笑边拍着王守恒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可别犯糊涂,咱平头百姓,哪能见得着秦王呐,那秦王宫戒备森严,层层守卫,你还没靠近,怕是就被当成刺客抓起来咯。”
老者也摇头叹道:“是啊,朝堂之事,自有那些大臣、权贵们操心,咱就别瞎琢磨了,还是先想法子进城,寻个安身立命的活儿才是正经。”
王守恒却没被这阵嘲笑打消念头,他想着自己知晓历史走向,若错过这次机会,在军中从底层慢慢往上爬,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还未必能有出头之日。他咬咬牙,暗自盘算,明日无论如何得想法子弄个路引,再探听清楚秦王宫接见外臣的规矩和时机,哪怕冒些风险,也要一试。
夜渐深,寒意侵入骨髓,众人裹紧衣物,相互依偎着在墙根入睡。王守恒闭眼假寐,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进城的种种办法和见到秦王后的应对之策,直至困意彻底将他淹没,才沉沉睡去,而那咸阳城依旧矗立在夜色中,静默无声,藏着他未知的命运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