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chá huā]
茶花茶花
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茶花茶花,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茶花嫩枝无毛,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阔楔形;花顶生,红色,无柄;花瓣6~7片,倒卵圆形;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蒴果圆球形,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花期1~4月。
茶花茶花原产于中国东部,南诏时期广为栽培,唐光化二年的《南诏图》画卷中的云南山茶古树是中国绘画中最早出现的山茶形象,现在长江、珠江流域、朝鲜、日本和印度等地普遍种植,喜欢生长在地势高爽、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
茶花茶花的繁殖方法很多,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采用,无性繁殖中扦插和靠接法使用最普遍。
茶花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茶花的根和花都能入药,是功效出色的中药材,有收敛凉血、散瘀消肿、美容养颜等功效;普通茶花快炒或裹面油炸食用,可健胃消食。
茶花从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到香奈儿的山茶花香水系列,茶花是西方人生活和文化里的长盛之花,因其奔放、优雅,而为西方人所热爱。
茶花中国是茶花文化的发源地,茶花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茶花云南山茶花位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1983年,被定为昆明市市花。
茶花花语为含蓄、爱慕之心、高洁孤傲、深沉谨慎。
中文名——茶花
拉丁学名——Camellia sp.
别名——山茶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侧膜胎座目
科——山茶科
属——山茶属
种——茶花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亚目——山茶亚目
族——山茶族
命名者及年代——Linn.,1753
茶花【植物学史】
茶花原产于中国东部,南诏时期广为栽培,唐光化二年(899年)的《南诏图》画卷中的云南山茶古树是中国绘画中最早出现的山茶形象。
茶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蜀汉时期(公元221~263年)。当时人们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为“七品三命”。资料记载,世界上登记注册的茶花品种已超过2万个。中国的山茶品种有883个。
在三国时代,茶花已有人工栽培。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宫廷、贵族庭院里栽种的,仍是野生原始种茶花,花单瓣红色。当时有关茶花的文献及文人吟咏的“山茶”,“海榴”诗,均未涉及品种名。
中国第一个记载茶花品种的是在唐代丞相李德裕(787~850年)著的《平泉山居草木记》。“是岁又得稽山之——贞桐山茗。”“贞桐山茗”是单辫花,现今是原始的红山茶“金心大红”距今已有1200年左右。南宋《会稽续志》,则为《贞桐山茗》卷四“山茶”条中述及贞桐山茗时说:“在唐,唯会稽有之。其种今遍于四方矣。”又说:“其花鲜红可爱,而且耐久。”(会稽,即浙江绍兴古称。稽山,为会嵇境内的山脉。)这说明,此花的颜色是鲜红色,而且花开得耐久。
宋代记载了茶花品种15个。越丹、玉茗、都胜、鹤顶红、黄香、粉红、玉环、红白叶、月丹、吐丝、玉磬、桃叶、罄口茶、玉茶、千叶茶。
元代(1206~1368年)郝经《月丹》诗,这“月丹”品名在宋代已经提到。蒲道源的《春晚山茶始开示德衡弟》诗:渥丹。这“渥丹”是“月丹”的同种异名还是另一品种。元代只提出两个品种。
明清两代均有典籍记载茶花品种种植。
茶花【形态特征】
茎:茶花是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高9米,嫩枝无毛。
叶:茶花叶为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
花:茶花其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培育品种茶花的花期较长,一般从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终花,盛花期1~3月份。
果: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
茶花【生长环境】
茶花惧风喜阳、地势高爽、空气流通、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黄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适温在20~32℃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时叶子会有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环境湿度7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
以利根毛发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
茶花【分布范围】
茶花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中国长江、珠江流域、朝鲜、日本和印度等地普遍种植,已有1400年的栽培历史,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