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花弄溪匆匆走进了教室,她今天有一门和蓝靖宇相同的课程——《现代文学导论》。这门课是大一新生的必修课,也是花弄溪非常期待的课程之一。
教室内已经坐了不少同学,花弄溪环顾四周,寻找着蓝靖宇的身影。她发现蓝靖宇已经坐在了教室的中间位置,旁边恰好有一个空位。她走过去,轻声问:“蓝靖宇,我可以坐这里吗?”
蓝靖宇抬头,看到是花弄溪,微微一笑:“当然可以。”
花弄溪坐下后,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准备认真听讲。她对现代文学充满了好奇,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领域的知识。
教授走进教室,是一个中年男士,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非常博学。他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了今天的课程。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花弄溪听得津津有味。
“在现代文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还要关注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这些因素往往对作品的解读有着重要的影响。”
花弄溪认真地记着笔记,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蓝靖宇则坐在一旁,偶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要点,他的目光专注而深邃。
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谈谈对《百年孤独》这部作品的理解?”
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花弄溪心中有些紧张,她虽然读过这本书,但要当众表达自己的理解,还是有些忐忑。
就在这时,蓝靖宇举起了手。教授点头示意他发言。
“《百年孤独》是一部描绘家族兴衰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更是一部深刻反映拉丁美洲历史和文化的巨著。”蓝靖宇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非常好,蓝靖宇同学的理解非常深刻。还有其他同学想要补充吗?”
花弄溪鼓起勇气,也举起了手。教授看向她,示意她发言。
“我认为,《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不仅仅是个体的孤独,更是一种集体的孤独。”花弄溪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她还是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孤独来自于家族成员之间的疏离,也来自于他们与外界的隔绝。这种孤独感是整个作品的核心。”
教授赞许地看着花弄溪:“很好,花弄溪同学的观点很有见地。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因人而异,但重要的是能够深入文本,发现作品的多维度意义。”
得到了教授的肯定,花弄溪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她看向蓝靖宇,发现他也在看着她,眼中带着鼓励和赞赏。
课程结束后,花弄溪和蓝靖宇一起走出教室。他们边走边讨论刚才的课程内容,两人的观点不时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
“你刚才的发言真的很好,我没想到你对这个作品有这么深刻的理解。”蓝靖宇真诚地说。
花弄溪笑了笑:“谢谢你,我也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发言,有点紧张。”
“你完全不需要紧张,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蓝靖宇鼓励道。
两人的话题从文学作品延伸到了各自的兴趣爱好,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花弄溪喜欢写作,而蓝靖宇则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约定,以后可以一起探讨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话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弄溪和蓝靖宇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他们不仅是课堂上的伙伴,更是生活中的朋友。两人的友谊在知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逐渐加深,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不经意的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