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击伤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罗卓英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至此,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