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书来到郑司徒府上,只见老司徒一脸悲戚,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哽咽着说:“今日皇太后下了懿旨,要我退回杨郎的聘礼,老夫已将春云遣至花园,只是可怜我那女儿的处境,我和老妻心中万分不舍,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老夫还好,只是老妻为此忧思过度,一病不起,至今昏迷不醒啊!”杨尚书听罢,面色惨白,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如此便罢休,小婿这就上书力争,朝廷之上,难道就没有公道可言吗?”司徒听罢,急忙阻止道:“贤婿,你怎么说出这种话来?你已拒绝了两道圣旨了,如今还要上书,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必定会招致重罚!依我看,不如就顺了太后之意吧。况且还有一事,贤婿你另寻住处,也是合乎情理的。”杨尚书没有作答,径直来到花园。
春云一见到杨尚书,便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泪流满面,她双手奉上当初的聘礼,说道:“贱妾当初承蒙小姐厚爱,命我前来侍奉相公,如今已逾一年。自问并无大过,不想如今却是这样的结局,真是天理难容!如今小姐的婚事已无指望,贱妾也应当就此告别相公,回去服侍小姐了。想我春云,命苦啊!”说着,已是泣不成声。杨尚书安慰道:“我这就上书皇上力辞,皇上或许会回心转意。即便皇上不允,女子既已许身于人,便当从一,这也是礼法所定,春娘,夫君我又岂是那背信弃义之人?”春云听罢,说道:“相公此言差矣。贱妾虽不才,但也读过古人的一些言论,岂会不知晓女子三从之德?只是春云与小姐情同姐妹,与常人不同。想当初,我与小姐一同长大,亲如姐妹,不分贵贱,结下生死之盟,发誓要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小姐既然不能嫁与相公,我又岂能独自留下?”杨少游说:“春娘对主人的忠诚,可以说是到了极点。但是春娘的身体和小姐不一样,小姐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道路。春娘跟随小姐去侍奉别人,这难道不是对女子的贞节有损害吗?”春云说:“相公说到这个地步,就不能说了解我的小姐了。小姐已经有了决定,她将永远在我们家老爷和夫人的膝下,等到百年之后,她将洁身自好,剃发为尼,向佛祖许愿,世世代代,发誓不再做女人。至于我春云,也决意追随他的脚步。如果相公想再见到春云,相公的聘礼必须再次送到郑家,然后我才能再次接受。否则,今天就是生离死别的日子。我全心全意地侍奉相公已经很久了,承蒙相公的宠爱也很久了,我报答相公的方式,只能通过侍奉相公的生活起居,但事情与心意相违,到了这个地步,我只希望下辈子能成为相公的犬马,以此来报答相公的恩情。我只希望相公多多保重。”她对着墙角哭泣了半日,然后转身下台阶,远远地再次鞠躬后进入房间。杨少游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惑,他仰头长叹,击掌悲泣。
次日,杨少游便上一道奏疏,言辞甚是激烈恳切。
奏疏中写道:臣礼部尚书杨少游,诚惶诚恐,谨叩首百拜,上奏于皇帝陛下:盖伦常纲纪,乃王政之根本;婚姻嫁娶,乃人伦之基础。倘若失却这根本,则风化败坏,国家倾危;不慎重对待这人伦之基础,则家道不兴,门庭衰败。关系到国家与家族兴衰之事,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幺?因此,圣明的君主贤达的臣子,无不对此留心在意。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把树立伦理纲常放在首位;想要整顿好家族,必须把决定婚姻大事放在前面。这都是为了端正根本以治理天下的道理,也是为了辨明那幽微难见的事理啊!臣既已被郑家接纳了送出的聘礼,而且也已在郑家留下了印记,那么臣便是有妇之夫,自然是有家室之人了。不料如今,陛下竟将如此隆恩,突然降临到臣这等微不足道之人身上。臣最初是怀疑,最终是感动,但内心却是震骇恐惧,实在不知圣上此举,朝廷如此安排,果真能合乎礼制,做得恰当吗?假若臣未曾行那纳征之礼,未曾客居于郑家,以臣这般出身寒微,才疏学浅,实在不配蒙圣上挑选。更何况臣与郑家小姐已有夫妻之名,与郑老大人也已确定了翁婿之分,这岂能说六礼未行呢?怎能以公主尊贵,下嫁给臣这等微贱之人,而不问礼法是否允许,不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冒着苟且草率的风险,去行那不合礼法的婚事呢?至于陛下暗中下达旨意,要臣废弃已经完成的礼仪,退回已经送出的聘礼,这更是臣闻所未闻之事。臣担心陛下不能效法光武帝对待宋弘那般宽容啊!臣如今的危迫处境,还请圣明鉴察。郑家小姐的悲伤无助,也关系到臣的私家之事。臣本不敢再在陛下面前烦扰,但臣所担心的是,王纲政令会因此而混乱,人伦道德会因此而败坏,以至于在上牵累圣明的治理,在下损害家族的兴旺,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灾祸啊!恳请陛下秉持礼义的根本,端正风俗的源头,立即收回成命,以安臣下惶恐之心,臣不胜感激!
皇上看了奏疏,将其转呈给太后。太后看后大怒,当即下令将杨少游打入天牢。朝廷大臣一时之间纷纷上书进谏。皇上说道:“朕也知道对他的惩罚太过,但也不能擅作主张。太后娘娘正在气头上,朕也不敢相救啊。”太后有意要惩罚杨少游,数月都不让其接触朝政公事。郑司徒也十分惶恐,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
正在此时,吐蕃强横,轻视中国,集结了十万大军,接连攻陷边境郡县,先锋部队甚至逼近渭桥,京城顿时陷入一片恐慌。皇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都说:“京城守军不过数万,外方援兵一时也难以抵达。不如暂时放弃京城,皇上您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关东,号召各地兵马勤王,再图恢复大计。”皇上犹豫不决,说:“满朝文武之中,只有杨少游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朕对他十分倚重。先前三镇平定,也全仰仗少游之力啊。”退朝后,皇上只得将此事禀告太后,并派人携谕旨前往天牢赦免杨少游,召他前来问计。杨少游向皇上进言道:“京城乃是宗庙社稷所在,皇宫内苑根基,一旦放弃,必定会造成天下人心浮动,国家陷入混乱。况且京城一旦落入贼手,再想收复可就难了。想当年,唐代宗在位时,吐蕃与回纥联军,号称百万之众,兵临城下。当时朝廷兵力远不如现在这般雄壮,汾阳王郭子仪仅凭一己之力便击退了敌军。臣的才能谋略,和郭子仪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臣愿率领数千精兵,扫平来犯之敌,以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皇上深知杨少游的军事才能,当即封他为大将军,命他统领京城的三万禁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