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帝王传奇
本书标签: 古代 

秦始皇出巡

帝王传奇

却说秦王一日坐在宫中,想起天子名称古代以来随时不同。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夏商周三代皆称王。秦国本是诸侯,到战国时代便随各国一同称王,王之名号已不足奇。况史官常说世运有升降,王不如帝,帝不如皇。现在天下一统,若不趁此时改换一个极尊贵的称号,何以表示成功流传后世?主意已定,一宵无事。

到了次日早朝,文武百官齐集阙下,秦王驾坐金銮宝殿,钟鼓齐鸣,御炉香绕。群臣拜舞已毕,文东武西分立两旁。文官有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诸人。武将有蒙恬、王贲、王离诸人。一个个衣冠齐整,剑珮铿锵,真是新朝气象。

秦王见群臣分班已定,便商议改号之事。丞相王绾说:“三皇五帝虽然是天下共主,可他们实际上占领的土地不过方圆千里。自商周起,称‘王’者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维持七八百年。所以说还是‘王’的称号最好。”嬴政听了不以为然。他说:“商朝七百年、周朝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万世永传的朝代。”这时李斯开口了,他说:“如今四海之内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陛下的功绩自然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认为陛下可称泰皇。”嬴政听罢连连点头:“依我看‘泰皇’仍没有多大区别。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乃“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之意。”

秦王说完又想:谥法本周公所作,凡人死后,按其一生行事加上谥号。此举乃是对逝者的不敬,更是对皇权的亵渎。因此秦王决定废除谥号之制,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依数计算,由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欲传国至万世,谁知二世即亡,后人都笑其愚。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连接各国的长城,为后代留下了万里长城。秦王将全国分成36 个郡,由中央统一领导,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恐人民谋反。心想:“六国新灭,骤然得了数倍土地,添了许多人民,虽然设官管理,难保没有乘机起事之人。不过造反也不容易。第一,须有兵器方可对敌。第二,须有城池方可据守。第三,为首之人必系巨室豪宗,名望足以服众,金钱足以动人,方能号召大众为其党羽。如果就此三件设法预防,便可将造反根株尽数拔尽。”始皇想定主意,立刻发出三道诏书如下:第一道:令各郡县将民间藏留兵器尽数收交咸阳地方销毁。 第二道:令各郡守查点本籍户口名册,凡属世家富室及地方有名之人,一律迁居咸阳,以便就近监察。第三道:将天下险要地方所有城堡关塞,概行平毁。

此三道诏书既下,地方官不敢怠慢,分头办理。

秦始皇是个暴君,做事果断、残忍、狠毒,秦始皇把这六国的国君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还有那六国国君的后宫妃子加起来3000多人,这么多的后宫佳丽她们个个出水芙蓉,天生丽质,面若桃花,如果把这些佳人放了是有点可惜的。

秦始皇虽然不是好色之君,但也没有把这些后宫佳丽赶尽杀绝,而是把大部分的收编进了后宫。这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那时候的人对贞洁看的不是太重,秦始皇更多的用意是充实后宫,带有炫耀的意思。

秦始皇把这些后宫佳丽接到了秦国,可是这六国的后宫佳丽实在太多了,秦始皇的后宫根本根本就放不下,于是特地修建了一座非常大的宫殿群来安置她们,这个宫殿群就是人人都熟知的阿房宫。

六国的妃子本来就很多,加上之前的后宫美女就有成千上万了,足足可以组建成一支军队。

这些妃子们吃喝脂粉一概不愁,每天都打扮的十分妖艳,白天载歌载舞,晚上饮酒奏乐。秦始皇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个大英雄,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美貌和歌声吸引皇上,她们天天翘首以盼,希望哪一天皇上能临幸的自己。

无奈秦始皇的后宫实在是太多了,皇上又忙于国事而且还有他自己的妻妾,很少去光顾她们。这些妃子们只能望着皇宫的方向,期盼皇上的到来,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没有见过秦始皇的面,甚至有的妃子36年都没有见过皇帝的面。

这些来自六国的妃子,离开自己的国家被当作了秦始皇的资本,深宫寂寞,味同嚼蜡,怨女成群,长夜漫漫,凄苦一生。

这些妃子们根本不知道什么亡国之恨,秦始皇过来的时候就歌舞升平,不过来的时候就翘首以待,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秦始皇离世。

秦始皇的一生有很多儿女:23个儿子,10个女儿,这可以说明他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尽管六国的美女为了争宠各显神通,但是但史书中几乎没有关于皇后与妃嫔的记载。

根据古代早婚的习惯,秦始皇完全有时间去迎娶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从十几岁到五十几岁,虽然秦始皇的政事繁忙但是立一个皇后的时间和机会他还是有的。

秦始皇没有立后是因为他本人不愿意,所以秦始皇的陵园里只有他一墓独尊。

对于秦始皇没有立后的原因,很多人说是因为受到他母亲赵姬的影响,当时太后和把持朝政的吕不韦偷情,后来又和嫪毒生了两个孩子。这些事对秦始皇刺激很大,秦始皇对母亲行为不检点的不满,直接导致了他对女性的偏见。

不过民间野史中有不少关于秦始皇感情方面的传说。

据说嬴政小时候在邯郸城爱上了一名女子,叫阿房女,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因为她是赵女。由于当时秦始皇政权并不稳定,为了不让他为难,阿房女殉情自杀。为了纪念阿房女,秦始皇建造了阿房宫。

黎姜是赵国工匠之女,与从小在赵国做人质的嬴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为黎姜的出身与政治因素,众臣一直反对立她为妃,但秦始皇不顾他人看法多次下令封黎姜为后,都被黎姜拒绝了。黎姜终身未嫁,一直陪伴在秦始皇身边,可以说是秦始皇的精神支柱。

公孙丽是卫国大将公孙羽的孙女,与师兄荆轲青梅竹马。秦国攻打卫国,荆轲带着公孙丽逃到齐国,偶遇秦王嬴政,嬴政发现公孙丽是自己年少时倾慕的女子,便用荆轲的性命威胁其入秦宫,封为丽姬。公孙丽入宫时便怀有荆轲之子,为保住荆轲血脉,丽姬只好委身秦宫,最后公孙丽因为荆轲刺秦王而被处死,不然公孙丽又会跟赵姬一样,生出一个秦王的假后代。

秦始皇二十七年,他下诏到陇西、北地各处出巡。

一班将相群臣随驾起行。所过地方,官吏听说车驾将到,先期扫除道路赶办供应,远出送迎。秦始皇千乘万骑护卫森严,一路上风光无限细说不尽!

秦始皇命驾先往山东。一日行到邹峄,始皇登山游玩,命群臣作文刻石立在山上,称颂始皇功德传示后世。始皇遂由邹峄起驾,顺路至泰山之下。

泰山为五岳之一,历史上最为有名。相传古帝王都曾到此举行封禅之礼。秦始皇到此也欲照例举行,但应行仪节无人知晓。如此大典又不可草率从事。遂下令召集齐鲁儒生来此会议。

儒生奉命到者七十人,大都不知,各逞臆说。其中有略知一二仪节者说道:“古来举行封禅,上山之时恐伤山中土石草木,用蒲叶包裹车轮行走。到行礼时不过扫地而祭,用蒲干为席,以示俭约而已。”始皇见泰山如此险峻,若恐伤及土石草木,又如何上得山顶?遂饬令诸生罢议。儒生见始皇不用其议,不免懊丧回家。

始皇自出主意:由泰山南面开除车道直上山顶举行封礼;然后由泰山北面下来,到得梁父地方举行禅礼。吩咐礼官选择吉日先期斋戒。到了这天始皇车驾上山。行至半路大风忽起,飞沙走石天色昏黑,迅雷一声大雨如注。山上的大水冲流而下,一众人等异常狼狈。急切中无处躲避,见路旁有大松树黛色参天,荫蔽十余亩地,始皇命从人就树下暂行休息。大众见此树竟能庇得千人,浓阴如幕,雨点一丝不漏。

始皇大喜,下诏封此树为“五大夫”。等到雨过天晴方得上山行礼。此事传到儒生耳中,便将始皇作为谈柄,说他“开除车道,损伤山中土石,触怒山灵,才致此风雨”。始皇听说后十分生气,后来竟酿出焚书坑儒的大祸。

始皇东巡来到徐州,风景不同,民俗自别,桑麻绣野,禾黍铺田。百姓来献嘉禾,一茎三穗。始皇大喜,赏了百姓,复往东南到沛县,又见旺气,想此地必有异人,分付细加访问,倘或有人,即当杀之,以绝后患。李斯曰:“云气出没偶然耳,何劳陛下忧心!如若差人访察,恐骚动百姓,反生他患。”始皇曰:“卿言是也。”遂命驾起行,来到会稽城中。这时十字街人丛中走出一位少年壮士来,要刺杀始皇。这时一位老者急止之曰:“不可!大丈夫当立万世之功,岂可效刺客之流耶?”少年遂止。其人为谁?老者姓项名梁,少者姓项名籍,字羽,楚将项燕之后,下相人也。项籍初学书,书不成;学剑,剑不会。梁大怒曰:“尔欲何为耶?”项籍曰:“书,记姓名;剑,不过敌一而已。”梁曰;“汝今欲何学?”籍曰:“吾欲学万人敌也。”项梁甚奇之。今日遇见始皇意欲刺杀,项梁急止之。因此游行于吴楚之间,潜有图天下之志。

秦始皇征服六国时,每灭一国必囚杀君主,毁除宗庙社稷。又搜括妃嫔子女,宝器珍玩,一齐运入秦宫受用。

当时六国人民见此情状,思念旧君往往泣下。尽有忠臣志士愤心切齿,痛恨始皇欲报国仇,未得机会。

却说韩国城西三十里,浅山脚下有一酒店,有几个乡老在内饮酒。将至半酣,各人谈天论地,说古道今。内有一老,姓赵名三公,言说五百年前,天下太平,人人快乐。众老便问:“如何是太平?”公曰:“熙熙风景,皓皓年光,黎民鼓平,遍处笙簧。三日一风,五日一雨,盗贼不生,道不拾遗。边庭无征战之劳,朝野无奸邪之患,野外无蝗虫旱涝之灾,百姓无疲倦艰辛之苦,五谷丰登,天下安乐。此便叫做太平时节。”众老又问:“此时如何?”公曰:“此时法度严谨,不敢说。”这时酒店傍边闪出一个人来,那人高冠博带布袍草履,面如美玉,目若朗星,便道:“你不说,听我说。此时秦始皇无道,男不耕种,女罢机织,父子分散,夫妇离别,南修五岭,北修长城,东填大海,西建阿房,焚书坑儒,大肆狂悖,民不聊生,天下失望。”那人说罢,赵三公起身就走。众老拖住道:“你如何便走?”三公曰:“你众人不怕死耶!今始皇法度,偶语者弃市,我等被人捉去,都是死数。”众老听罢一齐都走了。那人呵呵大笑道:“愚人不识我机,但此不世之恨,何处发付也?”

此人姓张名良,字子房,五世相韩。因始皇灭了韩国,一向怀恨在心,于是用千金结交天下壮士,欲杀始皇。

张良生长宰相之家,资财甚富,单是家童一项已有三百人。

但他极有志气,足智多谋,与寻常纨袴子弟大不相同。只因年纪尚少,故不曾出仕。等到韩国既灭,张良心想:“我虽不曾食禄拜官,然祖、父世受国恩,为子孙者当图报效。眼前手无寸柄,无法挽回。就是将来要将祖国恢复,也非易事。惟有设法刺死秦王,才能报灭国之仇。纵使性命不保,死后也得留名后世!但是秦王出入护卫甚严,等闲近他不得。且恐行刺不成空送生命,必须觅得专诸、聂政一流人物,作个帮手方可行事。”张良主意既定,便暗地散尽家财交结宾客。

张良有一弟,见国灭亡气愤而死。张良痛哭一场,将弟棺殓,停柩野外,也无暇替他埋葬。专心寻求侠士,一时竟不可得。张良心想:“天下甚大,何不出外云游,向风尘中结识豪杰以成吾志。似此长坐家中终非了局。”于是借游学为名,独身出门。一连奔走三年,到处留心察访,却未访得合意之人。正是:

大千虽踏遍,

一士最难求!

一日行到淮阳,听说仓海君豪侠好义,门下素多奇士,张良遂往见之。张良见那人身高一丈,相貌堂堂,便说“秦始皇无道,男不耕种,女罢机织,父子分散,夫妇离别,南修五岭,北修长城,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大肆狂悖,民不聊生,天下失望。”

仓海君曰:“某姓黎,居住海边,人称仓海君,颇有膂力,使一百斤铁枪,单管天下不平事。适才见公器宇不凡,语言出众,必是奇特之士,故敢剖露肝胆。愿闻姓名,有何指教?”

张良曰:“某韩国人,姓张名良,五世相韩。今韩被始皇所灭,愿破千金求士,未得其人。今遇壮士,大遂吾愿,况今始皇无道,天下切齿,公若奋力诛此无道,与六国报仇,天下仰德青史标名,万世不朽也。”

仓海君向张良长揖道:“贤公想为天下除此暴秦,如有用我之处,自当与公出力。”

仓海君也是有心之人,没多久便推荐了一位力士。张良见其人勇力绝伦,相貌雄伟,心中大悦,便将心腹之事告知。

张良密铸铁椎一柄,重一百二十斤,交付力士。然后又花了一段时间训练他的掷准技术。经过张良的调教,大力士的必杀技初见成效,这时张良的家臣打听到秦始皇痴迷驴游,动不动就巡行天下。张良觉得有机可乘,就带着大力士和大铁锤偷渡回国,伺机行刺。

经过一番仔细计算,张良算定秦始皇将于公元前218年某日经过博浪沙。于是他和大力士提前来到博浪沙潜伏。

约计始皇将到,张良整顿衣服面向韩国跪下,拜了两拜,望空默祝道:“君父有灵鬼神辅助,使我得报灭国之仇。虽死无恨!”祝毕立起,收拾兵器与力士前往驰道旁边埋伏。力士身体矫捷,伏在近处;张良没甚技力,伏得较远。

这时秦始皇的车驾在无数黑甲骑兵的扈从下,从博浪沙缓缓行过。躲在暗处的张良心中大喜,可是猛地发现了一处致命伤。原来按照秦制,天子出巡所乘车辇由六马拉车,秦始皇深知欲杀其人者不胜枚举,因此这次出巡和大臣一样乘坐四马拉的车。看着眼前越来越近的一长溜高车驷马,智商无敌的张良也搞不清状况了。

箭在弦上,为了报仇苦捱十余年的张良顾不上许多,他挺身而出,大声招呼大力士对着车队中间貌似最豪华的马车发起致命一击。大力士二话不说,发一声喊,便祭出手中的大铁锤。只听“呯”的一声,大铁锤击中了那辆疑似豪车,木制车厢轰然飞散,车中之人被远远甩出,生死未卜。

一班护驾武士只顾前行,出其不意,惊得手足无措,自相扰乱。

张良仔细一看,被击中者不像天子乘舆,而是从官乘坐的副车。张良方知忙中错误,枉费气力,心中自悔鲁莽。

原来始皇恐人暗算,常有副车在前,壮士不知误中副车,早有护驾御林军将壮士捉住,始皇追问:“谁人主使?”壮士切齿瞑目大骂曰:“吾为天下诛杀无道,岂有人使之耶?”秦始皇龙颜震怒,立刻命令赵高勘问,壮士不肯招出何人主使,乃撞柱而死。

子房见事不成暗暗叫苦,即于人丛中走脱。

张良一路逃走,也不知力士所在,只见诏书捕拿甚急,便改换姓名,逃到下邳友人项伯家隐藏。

项伯出身楚国贵族,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小儿子,项羽的父亲排行老大,项梁排行老二,老三就是项伯。项伯这个人也是游侠一类的人物,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曾经因为杀人藏匿在下邳,受到张良的庇护,于是结为兄弟。张良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没有成功,所以跑到下邳,项伯便留张良居住,两位出身贵族的公子哥儿意气相投互相保护,也为后来项伯救刘邦埋下了伏笔。

却说张良旅居无事郁郁不乐,时常出外散步。

一日偶然闲游,到一桥头。士人呼桥为“圮 ”,后人因称此处为“圮上”。张良独自一人立在桥边,十分无聊。举头看见前面来一老人,须眉皓白,身穿灰色宽大之衣,手持藜杖,足着赤履,徐徐行来。将近张良身边,竟将足上所穿一履坠落到桥下去。那老人瞧了张良一眼说道:“孺子,汝可为我下去取履么?”

张良国亡家破,满腔冤愤,正在无可发泄。忽闻老人之言,心中错愕,觉得此人陌路相逢,素不认识,竟敢如此无礼!一时怒从心起,即欲动手将他殴打。蓦然转念:“他是老人,我若打他,于理不顺。”立即住手,正要走开,又想:“老人精力已衰,自己不能下桥拾取,失却一履如何走路?我今遇见何妨行个方便。”于是依言前往桥下取履,却见此履坠在桥柱之旁。张良蹑足下去取履到手,回身走上桥来。方欲交与老人,又听老人说道:“可将履与我着上?”张良心想既已替他取履,索性人情做到底,便跪下去,一手捧住老人之足,一手将履套上,极其恭谨。老人行不数步,又将履溺于泥中,又令张良去取,张良略无异色,又取而进之。如此者三次。老人向张良点首道:“孺子尚可教训!由今日起算至第五日平明时候,汝可来此地与我相会。”张良听了,知他必有道理。遂恭恭敬敬跪下,应声曰:“诺”。

到了第五日,张良一早起来,依着老人言语行至其地。

却见老人早已在彼等候。一见张良来迟便怒道:“汝与老人约会,何以后至?”张良被责也不言语。少停老人又道:“如今仍旧回去,再过五日定要早来。”张良依言回去。又过五日,张良一闻鸡鸣立往其地。谁知老人又已先在。复责张良来迟,再约五日后相会。张良两次约会都被老人占先,心中甚是过意不去。到第三次未及夜半,便前往其地等候。片刻老人方至,他见张良此次果然早来,心中欢喜,说道:“正该如此。”乃向袖中取出一书付与张良道:“汝读此书便可为王者之师。过后十年功成名就。后十三年,汝至济北谷城山下,见有黄石即我是也。”老人言毕便去。

张良将老人所授之书携归寓中。披开一阅,原来是《太公兵法》,惊喜异常,无事时便将此书熟读。后来佐汉高祖平定天下,都得力于此书。过了十年,张良竟得封侯。又过三年,张良随高祖行经济北谷城山下,果见黄石,张良取归,当作老人香火供奉。及张良死后,将黄石一并埋在墓内。后代子孙每值春秋扫墓,年节祭祖,一体祭祀黄石。因此后人呼老人为“黄石公”,此是后话。

当日张良住在下邳,地方情形渐渐熟识。又读得《太公兵法》,学问阅历都有长进,比前不同。不过复仇之心并未改变。他生就一种侠性,最好扶危济困。遂结识当地一班少年豪杰,专替人抱不平。后来交游既多,声气广通,凡有急难之人都来投奔。

从此张良便在下邳收召党羽,暗中预备。等到陈胜起兵,他也聚众举事。唐人李白有诗一首,咏张良行刺始皇不成逃匿下邳之事,其诗道: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圮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上一章 荆轲刺秦王 帝王传奇最新章节 下一章 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