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高考作文存档
本书标签: 校园 

问如潮生亦又因

高考作文存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今的人们拥有着比以前任何时代都广阔的“海域”——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帮助下,这片海不仅连接了现在的人,还覆盖了过去的人,甚至还在向未来的人汪洋而去。知识和观点在网络上如海洋一般汹涌澎湃,由人工智能收集和整理,在被问及的时候忠实地输出,犹如一个如臂使指的宝库。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生活,就不难发现,问题在不断地被解答,但问题的数量似乎并没有减少。那么,问题为什么没有减少?

一方面是因为,问题在被解答,但并没有被解决。

在《大医精诚》中,孙思邈曾叹息道,“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病人的病情远比医书上的几行墨迹复杂,实际生活的情况远非互联网上的叙述和电流的波动所能模拟。虽然互联网在不断普及,人工智能在不断发展,但它们如今的水平实际上并不足以让它们真正解决那些看似能解决的问题。网络终究只是连接的媒介,尚不能让给出答案者真正做到“设身处地”,感受实施者每一步的举步维艰;人工智能终究还只是代替人手的工具而非代替人脑的工具,尚不能代替人进行复杂的权衡与考量。人身远比纸笔精密,人生远比电流复杂。

另一个原因则要追及问题的生成机制。正如研究一条河流会不会断流当然要溯及它的源头,研究问题会不会减少自然也要追问“问题”的来源。

问题为什么没有在得到解答后消失?因为它从初始之时就并非由解答而产生。问题与答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但问题并非因答案而生,而是因实践而生。只要有实践,问题就会一直出现,人类历史的绵延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如今的问题与一千年前的问题一样吗?电子出版面临的问题与蔡侯造纸时面临的问题一样吗?或许其中有所共通,毕竟总有一些顽固的问题纵使历经千年冲刷也不摇不动,尚待后人解答,但一定不会全部都是相同的。这些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全新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人类在由自己创造出的历史与文化中艰难前进的足迹。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也不会是例外,倒不如说,它们是新时代的新典例。既然它们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它们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那既然它本身也在不断创造新的问题,问题又怎么会越来越少呢?

那么,回到最初,“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又是从何而来呢?从问题获得解答的速率和质量中来。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辅助下,问题解答的速率越来越快,问题解答的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一个问题甚至会在提出的几十秒后就在答案的簇拥之中落地。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似乎正在成为求助的最优对象,成为人造的“神”,成为可以回答一切问题的“天”。

巧合的是,王逸的《楚辞章句》中对屈原的《天问》有这样一条评论:“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而成为‘天问’”。但是,虽然在他作此评论的时候,在屈原写作《天问》的时候,不问“天”的原因可能只是没有神明,没有“天尊”可供叩问,但当我们真的有可以问的“天”,有人造的“神”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能寄希望于问题会在“天”的帮助下越来越少,乃至于无——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问题从来并非出自天问,而是出自人问。

上一章 人工智能 高考作文存档最新章节 下一章 读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