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正义永存
郑月:一人对抗一省保护伞,奔走申冤11年,为冤死20岁青年平反
原型郑成月,出生于1958年11月 ,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原主管刑侦副局长,最早披露“一案两凶”事件的公安人士,聂树斌案推动人之一。
从2005年揭露聂树斌案“一案两凶”开始到2016年12月聂树斌冤案昭雪,郑成月将近五分之一的人生都与聂案紧紧地缠在一起。他的人生也接连遭到“被撤职”、被举报、银行账户被冻结等系列来自看不见幕后人的打击报复。
2016年12月2日,最高法院终审裁定并宣判聂树斌无罪,这起被舆论关注争议了多年的标志性案件终于沉冤得雪。
2022年5月5日晚,郑成月去世。
1994年,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奸杀案,河北青年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死刑,3天后就被枪决。由于当时侦查手段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可能存在的证据收集与审查上的疏忽,年仅20岁的聂树斌被错误地认定为该案的凶手。
1994年8月11日,康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孔寨村的一块玉米地被发现,这正是她失踪多日后。经过警方调查,确认了她的身份。
警方对周边的群众进行了访问,想了解是否有见到过可疑人员。根据他们的了解,在出事当天有人骑着一辆蓝色自行车多次出入玉米地。沿着这个线索,警方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一名叫聂树斌的年轻男子。
聂树斌,彼时年仅20岁,是鹿泉市聂庄村人。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性格内向,还有点口吃。初中毕业后,为了方便儿子上下班,他的父母甚至出资购买了一辆蓝色自行车,在鹿泉县冶金机械厂当工人。而此时的聂树斌正是花季少年,本应该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却陷入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
聂树斌的家离案发现场仅有15公里,每天上下班他都要骑着自行车经过那片玉米地,这成为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备作案条件的重要证据。
1994年9月23日,警方将聂树斌逮捕。在被捕后,警方对聂树斌进行了五天的审讯,然而,经过了几天时间的辨认,警方还是毫无头绪。
因为聂树斌根本就没参与过这起案件,所以他提供的信息无法让警方结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一个刑事案件超过了破案时间,是会影响到警方升职的。
为了尽快结案,当地警方干脆动起了坏心思,那就是屈打成招。
将聂树斌带回派出所后,办案人员对其进行了七天七夜的严刑逼供。
由于聂树斌胆小又口吃,所以在这种剧烈的威压下只能表示屈服。
于是乎,在七天之后的法庭上,聂树斌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承认”了。
在此期间,有一位律师表示怀疑。
于是质问聂树斌:“为什么之前不承认,这次却承认了呢?”
只见聂树斌哭着说道:“他们打我”。
就这样,聂树斌在巨大的压力下,无奈的签上了红手印。
最终获得了他的口供。在证据的辅助下,聂树斌就这样被判定为杀人犯。
事实上,并非没有证据表明聂树斌是凶手,比如他在自己的自行车上没有发现受害者的血迹,也没有证人看到他实施犯罪行为,此外他还有不在场证明。但这些都没有被警方放在眼里,他们唯独相信聂树斌就是凶手,之前的种种不过是为了搜集确凿证据。
他的父母因为伤心过度,一夜白头。后来很多年间,为了给儿子申冤,他们四处奔走,不断向法院上诉,然而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他们始终坚信儿子是被冤枉的,尽管他们只有两条腿,两只嘴,却只能不断地前往有关部门哭诉上访,希望能够有人重新审理这个案件。无论他们去了多少次。
正当他们绝望之时,郑成月的出现仿佛黑暗中透出的一丝微光。
2005年,一个名为王书金的罪犯被通缉落网,此时的郑成月担任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的职位。
在审讯王书金的过程中,王书金对自己罪行供认不讳。更令人震惊的是,王书金不仅坦白了警方早已掌握的命案,还揭发了一起隐瞒案件:
1994年夏天,他曾在石家庄西郊将一名女性受害者强奸并杀害。
郑成月局长听到这句话时,不禁目瞪口呆。这起案件已经在十年前结案了,“凶手”聂树斌也已经被处决,怎么可能会在十年后突然出现真正的凶手呢?王书金这个逃犯,竟与十年前的“聂树斌案”密切相关。
王书金清晰地陈述了犯罪经过,甚至指认现场与当年的案发现场完全一致。由此可见,王书金才是“聂树斌案”的真凶,而聂树斌不是真正的凶手。
王书金还透露了一个从未在媒体上曝光过的细节:
“出来时看到有串钥匙,钥匙在车上呢,就拿着,后来想拿它干啥,就扔在附近了。”
在当年的案发现场勘查中,有一张发现钥匙的照片被拍了下来。如果王书金不是案件的参与者,他又怎么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呢?更何况连聂树斌自己都没有提到过这个细节。
王书金的描述居然与当年的聂树斌案高度重合,郑成月决定把当年聂树斌的案件重新翻出来调查一番。
在调查的过程中,郑成月受到了百般阻挠,不知是触碰了谁的利益?敏感的他感觉到了不对劲。
这让郑成月明确了此案的可疑之处,出于警察的职责,更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更加坚定了重新调查此案的决心。
后来经过媒体的介入,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郑成月终于看到了聂树斌案的卷宗,卷宗上的记录,将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此大的杀人案件,卷宗上竟然只有寥寥几笔记录,没有详细的物证,仅凭几句屈打成招的口供,聂树斌就被执行枪决了。
越想越震惊,郑成月花费大量时间,走访了聂树斌当时工作的厂,多人证实了他有案发不在场的证据。
当年的口供内容也有被篡改的痕迹。结合自己的推断,郑成月更加确信聂树斌当年是被冤枉的。他向上级领导提出了要重新审理此案,然而却被压了下去,并被明令禁止不要再调查此案。
从2005年揭露聂树斌案“一案两凶”开始到2016年12月聂树斌冤案昭雪,郑成月将近五分之一的人生都与聂案紧紧地缠在一起。他的人生也接连遭到“被撤职”、被举报、银行账户被冻结等系列来自看不见幕后人的打击报复。
2009年,王书金的案子也到了提审日,郑月成让他实话实说,但法官给王书金其中的3个案子定了罪,对玉米地奸杀案只字未提。
郑成月不忍心看着一个20岁的少年,就这样白白被冤枉致死,还要背上一世的污名,良心未泯的他,不敢停下脚步。
但2009年,广平县官方突然宣布,由另一名警官担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刑侦工作,郑成月不再分管刑侦业务,并收了他的办公室。郑成月被以因为不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为由革职了。
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打算放弃,他想不通,既然做错了,那就要修正,为什么要掩盖呢?
2012年,郑成月毕业于河北大学的儿子报考事业单位。吊诡的是,尽管他笔试第一名,却莫名其妙地被刷掉了。有人告诉他,考试第一名从来都没有被刷掉过。那时候,郑成月就觉得一定是跟自己参与聂案被报复。而此前,儿子也曾被陌生人无辜殴打。
但郑成月还是没有放弃调查,四处奔走,通过蛛丝马迹搜集证据,几年下来,他几乎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只为了获得更多的线索。
直到2014年,通过各界与郑成月多年的努力,案件终于见到了曙光。
2014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进行异地复查,将聂树斌一案交由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处理,以突破当地对案件审理的阻碍。
山东高院在复查聂树斌案时,发现了许多疑点:
1. 聂树斌的作案时间无法确定,花上衣的来源也无法查明,康兰的死亡时间和原因也尚不明确;
2. 聂树斌被捕后,丢失了前五天的审讯笔录;此外,多名重要证人及案发前后五十天内的询问笔录丢失,一份关键的原始书证——考勤表也未能保留;
3. 人们对聂树斌的有罪供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产生质疑,本案是否另有他人作案也让人不禁心生疑问;
4. 原判据以定案的证据未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也未达到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定罪标准。
5. 鉴于上述情况,原审认定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因此不能认定聂树斌有罪。
经过两年多的审理,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于2016年12月2日做出了判决:
撤销原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21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聂树斌无罪的判决,聂树斌终于等来了他的正义。
郑成月则因为常年致力于为聂树斌申冤,加上年纪越来越大,最终落下了一身毛病,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和肝病。
在被提前退休后,没有了收入来源,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变得困难,家里人也都受到了牵连,经济的窘迫,导致他的病一拖再拖。
2016年郑成月深受尿毒症的困扰,曾经一身正气,威风凛凛的副局长,如今成了躺在病床上一副消瘦的躯体。
后来各大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社会各界纷纷捐来善款,但因为病情过重,郑成月还是离开了人世。
郑成月,一个平凡的英雄,他以自己对正义的信仰,告诉自己曾经的司法同行:什么叫执法者的良心。
他离开了,但他一直在,他的精神永远照亮着后人。
正义永存。
(敬以此作品纪念郑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