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车队缓缓驶出京城,经过数日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受灾最严重的江南地区。这里的河流泛滥,农田被淹没,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皇帝站在堤坝上,看着眼前的一片汪洋,心中充满了沉重。他立刻下令,召集当地的官员和百姓,询问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朕要你们立刻行动起来,修复堤坝,疏通河道,确保洪水不再泛滥。"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到了晚上,皇帝坐在桌案前,神色有些疲劳,但也不得不处理这些事务,在这最困难的时期朝廷播下的银两,居然都有人敢贪污,岂有此理,皇帝生气拍了拍桌案。
“来人,叫这里当地的负责人过来。”
“是,陛下。”
过了半个时辰,只听见门外脚步匆匆赶来。
“陛下,宛县令已到,可否宣进?”
“嗯,叫他进来。”
在他来到的这一个月里这里的大多数民众都是皮包骨的瘦样,面露饥黄。可这里的县令,却是肥头满面,衣服质量又是这里最好的,而且听暗一的调查过程,搜出的账目里面的数目又对不上,并且数量庞大。
想到这里,皇帝眯了眯眼,眼色有些暗沉,不悦的看向了县令。
“说吧,为何朝廷播下的银两到了你这儿,连个水声响都没有,为何难民越来越多,如实招来!”皇帝威声赫道。县令听到皇帝如此责问不禁汗流浃背。他也意识到,皇帝察觉到了些什么。
“陛下,臣也努力了,可是这群刁民却不听指挥,辛辛苦苦熬的粥,他们也不吃,在打闹钟,又把它打翻了,发给他们的馕饼也在争抢中掉落了一些,并且臣去指挥人修水坝的时候他们却阻止臣,实在惶恐,臣辜负了陛下的期望,希望陛下从轻处罚。”到了现在,他还是要说谎话,想隐瞒一切。皇帝听闻于此,怒气更甚。
“宛县令,你确定你在讲实话,如有隐瞒,可是要重重处罚,再给你一次机会,如实招来!!!”皇帝更大声的呵斥道。
他听闻立马跪下,战战兢兢的说:“陛下臣说的都是实话呀,不敢隐瞒陛下,如有,纯属误会,肯定是有小人在陛下耳边谗言呀。”
皇帝用力的拍了拍桌案,“好你个县令,竟然敢隐瞒欺上。”皇帝立马把一些证据的账簿丢在他的面前。
“要不是朕查到这些东西,你是不是打算今天就不如实招来?这里的百姓过得如此的困苦你又是如此的铺张浪费,你说你没有,谁信?来人把他的县令职位撤走,流放岭南!永世不得踏入京圈,包括他的子孙后代,并杖责八十!”
“刘爱卿,就由你前去抄家吧,把他那些贪污的银子给找出来。”
“是,陛下!”
然后他的财产就被连夜缴了。而这一笔钱呢,又拿去修建水坝,买米做吃食,分发给难民。一个月后,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工程。百姓也重建了自己的家房,农业也在慢慢的恢复。
离开江南,皇帝继续他的出巡之旅,来到了北方的旱灾地区。这里的土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的生活同样艰难。
皇帝站在干涸的田边,看着那些无助的眼神,心中更是焦急。他立刻召集当地的官员,下达了新的命令。
"朕要你们立刻开挖水井,引水灌溉,确保百姓的庄稼能够重新生长。"皇帝的命令如同春风,让百姓看到了希望。
在治理水灾的过程中,皇帝发现单纯依靠人力和传统的水利工程,效果并不理想。他决定引入更多的智慧和科技,来解决这一难题。而刚好又有一批新的创新人士发明了这一项技术。
"朕要你们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利用更好的方法来治理水灾。"皇帝的命令让当地的官员和百姓都感到惊讶,但也充满了期待。
在治理旱灾的过程中,皇帝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他决定利用创新人士的农业技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减少旱灾的影响。所以有不妥但现在的情况更加紧急。
"朕要你们推广节水农业,利用更好的种植方法,提高作物的产量。"皇帝的命令让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
经过数月的努力,皇帝的治理措施逐渐显现出效果。江南的水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北方的旱灾也得到了缓解。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他们对皇帝充满了感激。
"皇帝万岁!"百姓们高呼着,他们的歌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表达着对皇帝的敬爱和感激。
皇帝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的生活正在逐渐变好。
"朕的子民们,朕会一直与你们同在,共同面对每一个挑战。"皇帝的声音在风中飘荡,传遍了整个帝国。
皇帝的出巡之旅终于结束,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百姓的希望回到了京城。他知道,治理水灾和旱灾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朕将不断努力,为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皇帝站在朝堂上,对着满朝文武,庄严地许下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