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5).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6).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7).生物多样性包括:
<1>.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2>.物种多样性:自然界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现)。
(9).直接价值有两种意义:
<1>.实用意义: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的价值。
<2>.非实用意义: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的价值。
(10).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
(11).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12).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3).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14).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15).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和滥捕乱猎,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16).环境污染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17).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18).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9).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是为行将灭绝得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20).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2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