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郑国过于强大,周王室选择将原本属于郑国的权力分给虢国一部分以达到牵制的目的,但没有考虑到虢国的实力不足以达到牵制的目的,
郑国十分生气便找周王室对峙,结果周平王认怂和郑国交换人质,其实交换人质是诸侯国很常见的事情,但一个是天子,一个是诸侯,这有什么意义,恐怕也不言而喻了
后来,周恒王继位,大概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吧,也许是年轻气盛,想有一番作为,他直接把所有王室的政务全都交给了虢国,这直接惹恼了郑庄公,导致关系迅速恶化
新王上位诸侯国都应当朝拜,但离王室很近的郑国却是最晚来朝拜的,后来,郑国攻下他国的城池,周王室提出交换领土,郑国把城交了出去但王室却交了臣子的封地,郑国吃了一个大亏
随着周桓王下达讨伐郑国的命令,一场规模宏大的联军迅速集结,包括了陈、蔡、卫等多个诸侯国的军队,他们浩浩荡荡地向郑国进发。
而郑庄公,这位被誉为“小霸王”的君主,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并未显露出丝毫的慌乱。他深知,此战不仅关乎郑国的存亡,更是对周王室权威的一次重大挑战。
在战前,郑庄公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分析了联军的构成,发现陈军因国内政治动荡,士气低落,战斗力相对较弱;
而蔡、卫两国虽然兵力不俗,但缺乏独立作战的能力,往往依附于大国。于是,郑庄公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弱后强的战术。
周桓王率领的中军位于联军中央,两翼分别是陈军和蔡、卫联军。而郑军则按照郑庄公的部署,将精锐部队隐藏在战场的一侧,准备给予联军致命一击
随着战鼓的擂响,战斗正式打响。郑军首先向陈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陈军本就士气不高,面对郑军的凌厉攻势,很快便出现了溃败的迹象。郑军乘胜追击,迅速击溃了陈军,并顺势向蔡、卫联军发起了攻击。
蔡、卫联军见状,虽然奋力抵抗,但士气低落,加之缺乏统一的指挥,很快便被郑军分割包围。郑军利用人数和士气上的优势,对蔡、卫联军进行了残酷的打击。
然而,就在蔡、卫联军即将崩溃之际,周桓王率领的中军却陷入了困境。由于两翼的联军已经溃败,周中军失去了掩护,暴露在了郑军的攻击之下。郑庄公见机不可失,立即下令全军向周中军发起总攻。
面对郑军的猛烈攻势,周中军虽奋力抵抗,但由于周桓王被射中了一箭,周军失去了主心骨,很快便陷入了混乱之中,随着周桓王的倒下,周中军彻底崩溃,纷纷逃离战场
繻葛之战至此结束,郑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就这样王室残存的颜面彻底消散,礼崩乐坏的时代开始了。
公元前704年,郑国、齐国、宋国、卫国在恶曹之地会盟,郑庄公称霸。
但好景不长,一切都会随着一个人的去世而消失
郑庄公去世了,随着他去世的而消散的还有郑国的国力和霸主地位,一个国家只单纯靠国君的能力而强大,这必然无法长久的,说到底郑国也仅仅是国君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