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年人,世称贾生。著有《新书》(刘向编成,初称《贾子新书》)。
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所著主要有文赋两类。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赋则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知名。唐李商隐有《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文学成就
散文
贾谊散文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还有一些是杂论。
贾谊的政论文,主要是一些陈政事的疏奏,为数不多,但成就巨大。一方面,他吸取战国儒、道、法三家思想而又“案之当今之务”,使其政论文具有适应时代需要而“经世致用”的特色,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他继承战国之文“敷张文辞”的写作手法而又更加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使其政论文具有将说理与情感、气势、形象相结合而耸动人主视听的特色。贾谊的政论散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感情充沛,气势非凡,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除此之外,贾谊《新书》中还有一些杂论文章,语言或朴实浅显,或生动形象,叙事说理均有特色。
赋
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摹仿屈原《离骚》体的赋,一种是汉代新创的散体大赋。贾谊赋在赋史上具有“振其绪”之功。既上承楚辞的余绪。又奠定了汉代赋的基础。
在贾谊仅存的四篇赋中,《吊屈原赋》是汉初赋的代表作,“辞清而理哀”(刘勰),是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鵩鸟赋》在艺术形式上,受庄子寓言影响,以人鸟对话展开,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同时此赋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有散文化的倾向,体现着向汉大赋的过渡(马积高《赋史》)
主要作品
《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五十八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共五十六篇,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政论散文
《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
辞赋
《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簴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