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3月26日,太和门中,此时正值春寒料峭,之际。
朱由校稳稳当当地坐在龙椅之上,但其面色却阴沉得好似一潭死水一般。就在刚才,他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陕西地区竟然爆发出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叛军动乱!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朱由校对国家未来充满忧虑与不安。
"朕想问问诸位爱卿,对于现今陕西境内作乱的叛贼,我们应当作何处置?"
这位年方十六、正值青春年少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此刻说话的语气冷冰冰且极具威严之势,直叫殿内满朝文武皆心生惧意、不寒而栗。
只见那兵部尚书李春烨战战兢兢地出列答话:
"启奏陛下,眼下陕西各州府均已调遣兵马前去平叛,无奈贼众势大,我军……我军目前暂处下风啊。"
李春烨,明末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泰宁城郊际溪村人(一说泰宁城西放坑尾村人)字侯质,号二白。明万历十四年,16岁的李春烨中秀才,36岁时考中举人,明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
朱由校听后,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他深知这场叛乱绝对不是小事儿,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他缓缓转过头去,眼神犀利而坚定地扫视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似乎想要透过他们的表面看到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朕平日里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你们这群文武百官,难道就是希望你们在关键时刻毫无作为吗?如今国家正面临巨大的危机,你们居然一个个都束手无策!哼,朕看你们简直就是一群废物!"
朱由校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失望与愤怒,毕竟他刚刚登上皇位没多久,根基尚未稳固,在朝堂之上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所以,此时此刻的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能够通过某件事情来树立自己的威信,让众人对他心服口服。
然而,眼前这些大臣们却令他大失所望。被皇帝这般斥责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们个个面红耳赤、羞愧难当,纷纷低垂下头去,根本不敢与朱由校对视。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自身肩负着重任,但面对如此强悍凶猛的叛军时,实在是感觉有心无力啊。说白了,还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以应对这样棘手的局面......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怒火。他知道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他需要冷静地思考对策。
“好吧,你们退下去吧。朕要亲自同兵部商讨此事。”
朱由校挥手示意文武百官退下,他要独自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武百官们缓缓退出朝堂,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徐清镇——陕西暴乱的事还并未传到山西境内,而袁恒生的招募事项还正在在进行着。
“唉,听说了吗,前两天隔壁那户傻蛋过了标准进军营了!”
河边一名正在洗衣服的大妈正与众人交谈着。
“这有啥?天底下的军官哪个不是残暴之辈,我看早晚啊,傻蛋就要倒霉喽。”
“嘘,你这家伙!可别乱说,那傻蛋我那天可是看着了,拿着二两银子,兴冲冲的跑回他家,你说…要不让你们家赵四去试试……”
其中一个大妈打趣道。
“去去去,这要是我家宝贝儿子出个啥事,你能负责吗!我听我隔壁王二麻子的姐姐的朋友的姑姑的堂弟说那军中可累了,你咋不让你家孙老大去!”
这两天的徐清镇可谓是异常热闹,镇内的不少百姓们看见那些加入了军营中的小伙子都拿到了二两白银后,他们的心中也是愈发矛盾。
千户府,书房内——
此时的袁恒生正在制作着他日后军队的兵器图纸,他目前只准备了三幅图纸,一张是刀,一张是甲,最后一张则是铳。
没错,袁恒生准备制作铳,用来应对未来的战斗,他清楚地知道,在明末战争中,铳可以给一支军队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相对应的,就是它的制作流程较为复杂,这就要说到袁恒生所做的图纸了……
风如诗,轻轻拂过袁恒生的脸庞,仿佛为他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他从沉思中醒来,伸了个懒腰,离开了那弥漫着书香气息的书房。
下人们恭敬地跟在他身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敬仰。袁恒生微微颔首,示意他们跟随自己前往校场。随着马蹄声的回响,他乘坐着马车,穿越了热闹的市集,最终来到了那片生机勃勃的校场。
“加油!还有最后一圈!”
“这都跑不了!你们又谈什么保卫清徐镇?又谈什么保护家人?你们又怎么配得上千户达人对你们的信任与关照?”
一踏入校场,袁恒生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百户刘方亮正站在训练场中央,大声督促着新兵们的训练。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矫健,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滴落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由于新兵们的体质还偏弱,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有的甚至直接倒在了地上。他们的脸色苍白,嘴唇紧闭,仿佛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有些体质稍好的新兵,尽管已经跑到了终点,但最后也只能躺在地上,大口喘着新鲜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
袁恒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这就是他袁恒生日后的队伍,一支所向披靡,保卫四海安宁的队伍。他走到刘方亮的身边,轻声问道:
“刘百户,这些新兵的情况如何?”
刘方亮被袁恒生的突然到来吓了一跳,但缓过劲后,又苦笑着摇了摇头,回答道:
“回护千户大人,士兵们的体质确实偏弱,需要更多身体素质上的训练和营养的补充,因此,属下希望千户大人能够提高新兵们的伙食。”
刘方亮双手抱拳,询问着袁恒生,袁恒生只是点了点头,随即头也不回的向刘方亮询问着铁匠铺中的进度。
“属下在当天早已派了两个人在铁匠铺盯着,根据黄铁匠的说法,应该只需半日时间即可完工。”
“这两天镇内有什么流言蜚语吗?”
“属下暂时还没有听见什么流言,不过,百姓们似乎对千户大人对新兵们给予月钱一事倒是赞赏有加。”
“嗯…不错,如此一来,今后的募兵则会更加的快捷,想必百姓们应当也会支持与信任我们了。”
正当袁恒生还在与刘方亮交谈时,一名马不停蹄的士兵,匆忙的奔向了袁恒生二人,那名士兵单膝跪地,道:
“千户大人,百户大人,铁匠铺中有消息了!黄铁匠让我转告两位大人,曲辕犁已经尽数制作完成,现在只等两位大人们去亲自检验!”
“哦!如此迅速吗?这也才不过两日时间,那好,千户大人快同我速速过去吧。”
刘芳亮一脸欣喜,看向袁恒生道。
铁匠铺里,铁锤声此起彼伏,火花四溅。黄中庆站在炉火旁,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手中紧握着铁锤,专注地敲打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
黄中庆的徒弟们围在一旁,他们的眼睛紧盯着黄中庆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他的每一次敲击中学到一些技巧。他们的双手也紧握着工具,随时准备接替黄中庆继续工作。
事实上,在传统行业中,师傅的地位往往是通过其独特的技艺和经验来维持的。如果所有徒弟都能掌握这些技艺和经验,师傅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一般的师傅可能会选择不完全传授技艺和经验,但黄中庆算是个例外,他无儿无女,自觉家中要断后,为此他准备在众徒弟中找一个最优秀的那人,将毕生所学传于那人,随后晚年。
突然,黄中庆放下了手中的铁锤,拿起了一把铁钳,从炉火中夹出了那块已经成形的曲辕犁部件。在黄中庆用力将其安装在曲辕犁的身躯后,也宣告了这“一单”大功告成,徒弟们将这件新制成的铁犁合力搬运在一片空地上,空地之上,还有百架与之相似的曲辕犁,它们早已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显得异常坚固。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敬佩与骄傲的光芒黄中庆微笑着看着他们,他知道这些年轻的铁匠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只要他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成为出色的铁匠。
“驾!驾!“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众人们喜悦欢快的气氛,徒弟们扭头一看,竟是自家千户以及百户大人到访……
“是我叫千户大人来的,还不快快行礼。”
黄中庆见徒弟们一脸懵,便出口解释道。
“草民等人见过千户大人!”
“黄铁匠快快清起,还有诸位,你们都是发展清徐镇的功臣,本大人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呢。”
“谢过千户大人!”
见众人站起后,袁恒生又看向了黄中庆,黄中庆瞬间明白了袁恒生的意思,于是对着袁恒生问道:
“千户大人,曲辕犁已经尽数完成,现就放在后面的空地上,还请千户大人和百户大人随老汉一同过去看看吧。”
袁恒生与刘芳亮跟随着黄中庆等人来到了空地之上,只见数百台精致的曲辕犁占据了开阔的空地。
犁辕弯曲,形似弓背,这种设计使得犁具在耕作时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犁身通常由木制,犁铧部分则为金属制成,以保证其锋利和耐用性。犁铧的形状通常是尖锐的,以便于切入土壤,翻转土层。犁铧的宽度和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耕作需求进行调整。整体上,曲辕犁的外形既实用又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农民操作,提高耕作效率,这也是为什么袁恒生选择让黄中庆制作曲辕犁的原因之一。
袁恒生看着眼前的曲辕犁,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脸震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赞叹道:
“黄铁匠,你的手艺真是了不得啊!这曲辕犁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线条流畅,简直是艺术品啊!你的徒弟们也很有天赋,他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满意。”
黄中庆听了袁华的夸赞,谦虚地笑了笑,弯腰行礼说:
“千户大人过奖了,老汉等人只是尽力而为。这曲辕犁的能这么快完工啊,一是离千户大人给了我们的不少工钱,再者,就是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能为我们这些百姓们制作出更好的农具,听到千户大人的夸赞,我们感到很荣幸。”
刘芳亮也附和道:
“是啊,黄铁匠和他的徒弟们的手艺真的是好极了。要不说这黄家世代为匠户,唉,只可惜你黄老汉膝下无子,不然啊,我们千户大人必然是给你黄家捧上天啦!”
“……”
“刘芳亮你踏马不会夸人就别夸,这再给黄铁匠整黑脸了,取你十个脑袋劳资都嫌少!”
袁恒生沉着脸,心中无力的骂道。
见听见这般话的袁恒生沉着脸,黄中庆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千户大人不必在乎老汉,老汉活了五十余载,这点事,早也不在乎了,无碍,无碍。”
而一旁傻笑的刘芳亮看到这些学徒们的脸色,也才后知后觉的知道,自己这话是在骂人啊!
他顿时感到一阵羞愧,刘芳亮出身差,即便是成为了百户后也没怎么读过书,能说出这番话,自然也不足为奇。
“在下给黄铁匠赔个不是,是我唐突了。”
“哈哈,没事!没事!百户大人还是赶紧派人将这些曲辕犁分发给百姓吧,我看啊,这两天马上就要到播种的日子了,可别耽误了他们。”
“对对对,黄铁匠说的没错,嘿嘿,来人啊”
刘芳亮 大声一喊,将身后来前带过来的新兵士卒们叫了过来。
“属下在!”
“将这些曲辕犁在钟鼓楼旁全部分发给农户们,哦,对了!你们这些新兵蛋子们一人可给家中优先领一台,就说是千户大人见我等底层百姓们播种辛苦,专门让黄铁匠制作了这些曲辕犁,供他们使用。”
刘芳亮一边说着,还一边用眼神看向袁恒生,见袁恒生不发话,刘芳亮知道自己算是没说错话,随即吩咐着新兵们加速搬运。
半个时辰后,钟鼓楼——
钟鼓楼的四周已经围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期待的表情,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那个正在进行最后工序的曲辕犁上。
“快看,那就是千户大人免费赠予我们的曲辕犁吗!”有人兴奋地喊道。
“是啊,听说这曲辕犁能大大提高耕作效率,我们今年的粮食收成肯定能增加不少!”另一个人附和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兵士卒们开始维持秩序,他们按照事先的安排,让那些已经加入军营的户人家优先前来领取曲辕犁。这些家庭的成员们兴高采烈地走上前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感激。
“谢谢千户大人,这曲辕犁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一位中年男子接过曲辕犁,感激涕零地说道。
“是啊,千户大人真是个好官啊,有了这曲辕犁,我们就能更快地完成耕种,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人。”旁边的妇女附和道。
对于那些还没有参与到军营中的百姓们来说,他们虽然有些后悔没有早点加入军营,但他们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他们知道,这次的机会虽然没有了,但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等待着他们。
“没关系,我们以后一定要努力,争取下次也能得到千户大人的恩赐。”一位年轻的男子鼓励道。
“没错,我也要加入军营,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为家中争光,以报千户大人的恩情。”另一位中年男子附和道。
在整个过程中,百姓们对千户大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知道,这次的曲辕犁不仅仅是一件农具,更是千户大人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他们决定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千户大人的恩德,努力耕种,提高生产效率,进入军营,为自己日后的生活打拼,为徐清镇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