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大同镇,万宁堡—
蝉的叫声此起彼伏,它们在用蝉生中为数不多的一周之内进行交配繁殖。新官上任一把火而,在这一周之内,晋升为万宁堡百户的袁恒生决定了从自己穿越到现在的第一件大事,那就是整治“万宁堡”,袁恒生深知明朝后期的卫所制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是极其巨大的,上头的腐败,就会影响下面人的工作态度,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为此,经过袁恒生前些日子自己的走访调查,他大概给自己所管的这片辖区初步的设计了一个表格,首先便是辖区内的屯田到底有多少?明代实行的二元管理体制,即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卫所五官有司法管割权,但这仅仅在卫所内部,经过袁恒生和他手底下几十号人的调查,堡内的人口一共有六百二十五户人家,其中军户有两百二十户。
(这里是按照每户八人计算,大概堡内有近5000人)
其他的大多为农户或其他,但,堡中的屯田数却仅够4000人吃饱饭,那么问题来了,这1000号人该如何过活呢?
这个问题让袁恒生十分的烦闷,明朝的卫所兵是战时为兵,而其余时间不是站岗就是种地,如果说让这帮人去种地,那未来自己该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想着想着,袁恒生突然脑中一抽。
袁恒生“对啊!免赋!免了赋,农户不仅能吃饱,而且这对于军户也是一件好消息,自己也无需多给军户们粮食,他们自己平时为农便可养活自己”
其实,在刚刚的调查中,袁恒生自己是把堡中赋税算上才得出的只够4000人的吃食。
(明朝各卫所通常都是将百姓所得粮食的一部分交与卫所,再由卫所逐个发放给军户们)
在袁恒生看来,这实质上与收税无义,军户们家中本身也会种田,而免了税,堡内屯田所得的粮食都尽归他们自己手中,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农户与军户们屯田的积极性,还使得日后的袁恒生可以安心的训练他的军队。
什么?你说,“万宁堡”不就没有了存粮?开玩笑,上一任“万宁堡”百户胡琮林可没少给堡中存钱,堡内现有的公用资产,粮食大约为2万石,白银230两。
(折合人民币大约为23万)
袁恒生现在可谓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走起路来都四周带风,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万宁堡”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即使堡内现在有三百余户人家,但这对于袁恒生确实是太少了,现在的袁恒生是极具野心的,他要组建自己的军队,拥有自己的地盘,他要成为皇帝!
而这,都需要袁恒生一步一步来,猥琐发育,思索了片刻,袁恒生对几个手下下了道命令,那就是丈量“万宁堡”堡外的可开垦的地有多少,他要对堡外的荒地进行开垦,而这么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在日后增加自己现有地方的产粮,其次,便是可以通过这些荒地招募大量的“客家人”,也就是流亡他乡的百姓们,这会对自己日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后,他又找到了堡中的一些小商户,给了二两银子,让这些人在外地大肆的宣传“王宁堡”中有大片为有人耕种的土地,移民到“万宁堡”的人可以分发土地,并承诺前两年可以不用上交自种粮,堡中全天皆有士兵看守,卫所兵共有500余号人,个个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全身重甲,刀剑尖锐,边防势力强大,可以保障农户们安全。
在这么一番自卖自夸后,小商户都傻眼了,他们心中暗自嘀咕着,下次自己也要这么说,虽有心向袁恒生请教这段说辞,但小商户们见袁恒生如此敞亮,便也没怎么多问,只想着自己到外面宣传宣传就行,还能拿到二两银子,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
增长人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之后,第三个问题也就接踵而至,那就是边防守备力量是自己纯纯吹出来的,在“万宁堡”内部,真正算的上边防力量的人寥寥无几,就连刚才使唤的那些个人,也是自己在一群年老力衰的卫所兵中找到算是拔尖的人了…
傍晚——众人们才对“万宁堡”外的可开荒土地略微的确定下来数目,总计大概在600亩左右,也就够一千八百的人过活。
袁恒生“还是太少了,咋办呢?”
袁恒生在回家的路上低着头自言自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