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抽象(? 其实写的嫦娥跟海月,在老福特乱逛看到一个太太的图,感觉有点好磕。。
*感觉姑娘和竹马还挺明显的吧,云缨给赵怀真祈福
秋风寒冷,枯叶片片落下,露出枯瘦的支来。
小姐打扮的一位姑娘走进了山洞,在破败的神像前祈求心上人的平安。
铜铸的神像外形是妙龄女子。落了灰的铜像已没有光泽,姑娘水葱般的食指触上铜像斜倚的腿侧,擦下一抹灰。
姑娘猛地后退一步,摔坐在地上,惊恐地瞪大眼睛。
铜像仍在远处,静静端坐。
姑娘却知道,方才一碰显然不是普通的铜像,黄铜色的肌肤有了温度,有了柔软的触感。
“你想一个故事吗?”
铜像开了口,是令人安心的声音。
姑娘面色由惨白转为红润,入了魔似的爬起来,走向铜像,在其面前端正跪坐。
洞外很快下起了雪,寒风呼啸,姑娘在温暖无风的洞中端坐,毫无察觉。
“她是我的心上人。”
在最好的年华死在了世俗观念里。
嫦娥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她是一群冤死女子的念想,化了神身,在天宫做婢女,只为曾经的爱人一世平安。
她给我说,她偷偷逃出来,跟我去山林里,那里没有人,没人对我们指指点点。
她是她们家第十个女儿,但家主不爱女子,凡生下来的都打发人送了出去,只有她一人,出生时手里抓着一块通体纯白,手指长短的玉石。
有路过的道士说那是吉兆,要养够十三岁再送去当尼姑。
于是她来到我这里时已满十三,但瘦小得宛若七八岁孩童。听说她刚出生时未足月,能活下来只是因为手里抓着的一块同体纯白的骨头。
当然这骨头也被留下,听说制成了骨哨,在道士手里开过光,用的好了可通生死。
当时也鄙夷她家的吝啬,并不是贫穷人家,却不愿给女孩分出一分银钱。
当时是什么态度?我记不清了,不过一开始应当只是对可怜女孩的怜惜吧。
女孩长得很快,不出几年身量就抽长了,手脚也麻利,留在苑中能多做点事,但主持一直不愿留她,说她凡尘愿未了,她的心性也不足以磨灭心中的怨恨。
我当时还很年轻,是十七岁,但我是主持从襁褓中抱出来的,我不认识我的家人,对他们也难有怨恨。
女孩是什么时候走的?我也不知道。
心里莫名空落落的,那不是女孩,是另一个时空的我。
我动了凡心,只修女孩一生一世安稳。
主持发现是在一月以后,她终于动了怒,赶我出尼姑苑,我便一路走一路化斋,从岭南走到了华北。
佛念我曾经的修行,我走过之处皆化作沃土肥田,百姓铸了铜像,赐我铜身,死后神魂四散最后一丝神志融入铜像,留存下来。
女孩活了多久?我也不知道,我走过的地方都是那个女孩的影子,不论地里的庄稼又长了多高。
……”
姑娘还在铜像面前端跪,洞外风雪已停,静谧安宁。
姑娘醒来,手里多出一个骨哨,通体洁白,哨声悠扬。
她起身返程,竹马还在两仪门内,不知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