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
战争背景
浩罕入侵
1864年(同治三年),新疆维、回等族在天山南北发动起义(见“1864年农民起义”),后因领导者自身蜕变或封建主窃取领导权等故,出现了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五个割据政权[6]。其中,喀什噶尔的封建主金相印和司迪克向浩罕汗国请求迎回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而浩罕汗国派该国军官阿古柏同布素鲁克于1865年1月(同治三年十二月)侵入南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驱逐司迪克,强占喀什噶尔新城,又攻占英吉沙尔。同年,一支7000人的浩罕败兵投奔阿古柏,进一步加强了其力量。1866年(同治五年)底,阿古柏诱杀哈比布拉,吞并了以和田为中心的割据政权。1867年(同治六年),阿古柏消灭了以库车为中心的政权,势力到达喀喇沙尔(今焉耆)和库尔勒一带,成立“哲德沙尔汗国”,自立为汗。1870年(同治九年),阿古柏又侵入北疆,侵占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至此,南疆全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区都被阿古柏侵占。
伊犁被攻占后,清廷与沙俄进行谈判。至1873年1月(同治十一年十二月),清廷已认识到欲收回伊犁必须以兵力为震慑,更加重视武力手段的使用。
英国干涉
英国在征服印度后,觊觎喀喇昆仑山以北的中国南疆地区,英印当局多次派人进入南疆活动。而阿古柏因对沙俄怀有疑惧,也希望得到英国的庇护。1874年2月2日(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英国茀赛斯使团同阿古柏签订正式条约,英国在阿古柏统治区通商、驻使并取得诸多特权。
陕甘困局
沙俄攻占伊犁,进一步意欲代为“收复”乌鲁木齐,这引起清廷警惕。清廷命景廉、成禄等率军力图尽快收复乌鲁木齐等地,令刘铭传率淮军出关,还令左宗棠“妥筹兼顾”。
从陕甘局势看,左宗棠原计划先平定河湟马占鳌等部,再“一意西指”,但伊犁和乌鲁木齐的紧急局面使他决心提前打通入疆道路。1872年(同治十一年)1月,徐占彪奉左宗棠令进兵肃州。马文禄依托坚城固守。1873年(同治十二年)11月13日,清军攻占肃州,终于为清廷出兵新疆打通了道路。1874年(同治十三年)初,他进一步调派张曜所部"嵩武军"抵达玉门关,同年张曜部行抵哈密。
从出关将领看,刘铭传称病求退,所部经曹克忠接管后军心不稳,最后取消了出关计划。成禄身为乌鲁木齐提督,却驻兵于远离前线的奇台,搜刮民财、诬民为盗(并曾纵兵残杀二百多人)、截粮截款、以戏班侍妾自娱,经左宗棠参奏后,被判处斩监侯。至于景廉,则缺乏足够的兵力。尽管如此,清廷因其传统的用人政策,在边疆要员上多用“丰镐旧家”(主要指满族权贵),仍寄希望于景廉等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8月命景廉督办新疆军务,金顺帮办,而左宗棠仅负责转运粮饷,且还要受到袁保恒的牵制,这为西征人为地增加了困难。同时,清廷又陷入海防、塞防之争中。
战争起因
李鸿章、鲍源深等人力主海防,主张暂时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醇亲王奕譞在承认“严备俄夷尤为不刊之论”的同时,称赞“李鸿章之请暂罢西征为最上之策”,河南巡抚钱鼎铭还在李鸿章支持下撤回了原在左宗棠西征军中的宋庆部。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塞防,认为:“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丁宝桢、吴元炳亦提出沙俄是清廷的心腹大患。
清廷廷议,初步得出海塞兼营的意见。在当年3月10日的谕旨中,清廷要左宗棠统筹全局、陈述己见,其中有“关外一撤,藩篱难保”,“闭关自守,势不可能”等语。
左宗棠受谕旨鼓舞,在1875年(光绪元年)4月的《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当然,所谓“并重”并非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一个先后缓急之分。他具体针对塞防论述道:西北塞防军费已经十分紧张,并无余裕可以划拨给海防;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而且是“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新疆并非不毛之地,而有妥善经营、长期固守的可能性;如果“剿抚兼施”、“粮、运并筹”,收复新疆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
左宗棠海塞并重的观点,是有关海塞之争的折片中占多数的观点;其中出兵收复新疆的意见,得到了军机大臣文祥的大力支持。与此折同时,左宗棠又上《遵旨密陈片》,批评当时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景廉和帮办西征粮运的袁保恒,请求将两人调走,也获得了准允。1875年(光绪元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
在海塞之争中,由于左宗棠等人海防和塞防并重的主张的充分发挥,不仅阐明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更论述了塞防的迫切性,这就为清军出关收复新疆统一了认识;此外,左宗棠也在此过程中成为西征统帅,这也清廷为收复新疆作出的重大决策。
左宗棠海塞并重的观点,是有关海塞之争的折片中占多数的观点;其中出兵收复新疆的意见,得到了军机大臣文祥的大力支持。与此折同时,左宗棠又上《遵旨密陈片》,批评当时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景廉和帮办西征粮运的袁保恒,请求将两人调走,也获得了准允。1875年(光绪元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
在海塞之争中,由于左宗棠等人海防和塞防并重的主张的充分发挥,不仅阐明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更论述了塞防的迫切性,这就为清军出关收复新疆统一了认识;此外,左宗棠也在此过程中成为西征统帅,这也清廷为收复新疆作出的重大决策。
战争经过
双方准备
清军准备
在担任钦差大臣前,左宗棠已经着手进行了部分准备工作。他进一步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
确定战略
在军事战略上,早在尚未受命督办新疆军务的1873年(同治十二年)3月,左宗棠就曾致信总理衙门,除强调武力的重要,并指出关外诸军难以立即倚仗、关内局势也不利于立即出兵外,就军事战略提出:如果乌鲁木齐城收复,则军威彰显,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依托稳固的形势,清廷可以进一步向沙俄宣示伊犁的主权,一旦不得不动兵,清军也有获胜的可能。总之,要粉碎俄人的侵略阴谋,必须先击败阿古柏、安定回部;欲收回伊犁,必须先收复乌鲁木齐。
受命后,左宗棠曾在兰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军事问题。在击败阿古柏的方略上,他提出要“先北路后南路”、“缓进急战”(又称“缓行速战”)。
“先北路后南路”,即先安定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进军南疆。这是综合考虑了敌方****、新疆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经验的结果。阿古柏的势力集中于南疆,其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而北疆反抗阿古柏的势力则比较活跃,先攻北疆可以避实就虚,易于先声夺人,并可解除南下南疆时的后顾之忧。当然,也不排除阿古柏率主力支援北疆、双方展开恶战的可能,但只要清军能够取胜,则进军南疆会更加顺利。从地形地貌看,从北疆进军南疆,有利于避免清军受阻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而且,北疆地广土沃,泉甘物阜,可供驻军及作为军储基地,甚至进一步作为全疆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从历史经验看,清军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也均采取先北后南的方略。
“缓进急战”,即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匆忙进兵,而一旦军事行动开始,就要速战速决,不可游移迟缓。一方面,兵贵神速;另一方面,新疆的气候、交通、粮运、防务等又要求在急战之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左宗棠在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后,耗时1年4个月才进军古牧地,但攻占古牧地后不过6天,即收复除玛纳斯南城之外的全部乌鲁木齐地区。在进军南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刘锦棠也对这一方略加以贯彻。
整顿军队
为加强战力、节饷减粮,左宗棠强调”兵贵精实“,对西征军进行了裁减。金顺部(包括金顺所接收的景廉、成禄等部)是裁汰重点,这一裁减自1873年8月(同治十二年七月)即已开始。对于自己所部,左宗棠也精选壮丁、裁汰冗杂,1874年(同治十三年),在裁去马步40营后,又裁奇、捷等营马步勇夫1千多人。他还将一部分“弱不任战”的兵勇转为农垦劳力,改此前景廉等人“寓兵于农”、”即兵即农“的状况为”分兵农为二“。
对左宗棠西征军兵力,不同学者的统计略有出入。下为杨东梁的统计结果。
老湘军概况
统领
兵力
备注
步兵
骑兵
炮兵
总计
刘锦棠
营数
人数
营数
人数
营数
营数
人数
出关时25营。进军南路时先增加桂锡桢、章洪胜、方友升3支马队和侯名贵炮队,为29营。后又通过关内召新兵充实至32营;南下时炮队单为一营。
进军北路
17
8000
8
2000
25
10000
进军南路
19
9000
12
3000
1
32
12000
各部情形
左军3营,谭拔萃分统;中军右翼3旗,左翼4旗;右军4营,谭上连分统;董字营3营,董福祥分统。
余虎恩部原有3营,后增陶生林部1营,扩充为4营;黄恩鹏统领的旌善马队原为5旗,后扩充为6旗。
炮队以侯名贵为管带。
除左侧诸军外,还有亲兵和“老马队
西征军其他部队情况
部队
统帅
兵力
备注
步兵
骑兵
总计
营数
人数
营数
人数
营数
人数
进攻部队
嵩武军
张曜
10
5000
2
500
12
5500
豫军刘凤清部配属张曜指挥;攻吐鲁番时左宗棠以武朝聘马队配属,又以陈文英携炮助之。
刘凤清部
2
800
800
武朝聘马队
1
250
250
蜀军
徐占彪
5
2000余
5营3起
蜀军进攻吐鲁番时,左宗棠将驻扎在巴里坤、古城之间的秦玉盛马队(共三起)拨归徐占彪指挥。
秦玉盛马队
3起
375
金顺
计有札字营、英字营、振武营、定西营、健锐营、马队、亲兵队、军胜营。
40
17000
攻克天山北路后,裁并成20营,约万人。
防守部队
卓胜军
金运昌
6
3000
4
1000
10
4000
原驻包头,1877年(光绪三年)出关,驻防古城至乌鲁木齐一线以填充湘军后路,号称5000人。
定远军
易开俊
4
1560
3起
375
4营3起
近2000
由原驻巴里坤以西的捷中、捷左2旗(760人),加上建威1营、黄长周卫队300人及精骑3起组成,防守喀喇沙尔至拜城间。
督标军
宋得禄
1
500
1营2起
750
防守吐鲁番至哈密间。
夏朝奉,宾恩耀
2起
250
白马营
徐万福
3
1500
4
2000
填防巴里坤、古城间。1877年(光绪三年),徐万福革统带职,所部2营归徐占彪指挥。
范铭
1
500
威仪军
明春
2
1000
4
2000
驻防哈密。其中威仪军原由文麟统领,文麟病死后,该部由哈密办事大臣明春接统。
健锐营
2
1000
罗瑞秋、陈宗蕃
1
500
1起
125
1营1起
625
由肃州调防哈密,填驻嵩武军旧垒。
易玉林
1
500
驻安西,补捷中、捷左旗防缺。
大本营
左宗棠
2
1500
1
200
亲兵一大营1200人,后又调300步兵合1500人。
此外,尚有乌鲁木齐领队大臣锡纶及原伊犁将军荣全的部队。
制备军械
左宗棠西征军的军械,一方面由在上海的采运局委员胡光墉采办并转运西北,另一方面也通过在陕甘的就地生产加以补给。左宗棠先后创办西安机器局和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并由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筹措军饷
1876年(光绪二年)1月,开战在即,各省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只靠各省关协饷不能满足西征所需。左宗棠遂援引沈葆桢为台湾防务借款之旧例,请求借洋款一千万两。不料遭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反对。几经波折,清廷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准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但经费仍为不足。左宗棠后又曾于1877年(光绪三年)、1878年(光绪四年)、1881年(光绪七年)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总计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至1881年(光绪七年)间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
筹粮、筹转运
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1876年(光绪二年)一年收获粮食5160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然而毕竟缓不济急,为购买和运输军粮,左宗棠又建立了四条路线:
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
二是由包头、归化、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东部的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
三是在新疆东部采买;
四是向俄国人购买,1875年(光绪元年)左宗棠曾接待俄国索斯诺夫斯基一行并与之订立购粮合同,从斋桑泊运粮,一说这部分粮食实际来自伊犁。
此外,左宗棠广设运粮台站,并于官运之外借用民力,节节转运。
阿古柏方
阿古柏的军队,总兵力多达5万人,其中骑兵约占三分之一。步兵的武器是火枪,骑兵则使用火枪和腰刀。除了火绳枪这种当时已经过时的古老火器之外,阿古柏军队从英属印度和奥斯曼帝国获得了1万多支恩菲尔德M1853前装线膛枪和斯奈得-恩菲尔德M1866后装线膛枪。前者在当时虽然稍显落伍,但这种口径0.577英寸的线膛枪曾是当时英军的制式步枪,它的性能可靠,射击精度高;后者则是从前者改造而来。此外,安集延(即浩罕)人在清代也一直有善战之名,连清政府都一度认为阿古柏是“气吞天南之概”的强敌。
尽管如此,此时阿古柏的军队更接近于“纸老虎”。一方面,浩罕人在阿古柏的军队里享有特权:军队的15个最高级军官“爱米尔”中,竟有14个人来自浩罕;另一方面,穿着褴褛衣衫和破烂鞋子、被强征来的士兵们则士气低落,逃亡现象时有发生。库罗帕特金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从阿古柏军队的士气看,它不适于打硬仗。”
北疆之战
肃州誓师
1876年4月7日(光绪二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移营肃州,准备发起进攻。当时,清军已有部分兵力驻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尔巴哈台等战略要地,与阿古柏军相持。4月底,左宗棠命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马步25营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至此,清军出关总兵力有80余营,约六七万人。清军按先北后南的方针,决定首先收复南北疆的交通要冲乌鲁木齐。左宗棠命道员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率湘军25营主攻乌鲁木齐;提督徐占彪和张曜各率所部驻守巴里坤至哈密一线,防敌北窜东逃。
阿古柏得知清军西进的消息,急忙布置防御,令白彦虎、马明(均系陕甘回民义军首领,失败后逃新疆投敌)、马人得等分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古牧地等北疆要地,阻止清军南下;一部兵力守胜金台、辟展(今鄯善)一线,防清军从天山南麓进攻;主力2.7万人部署在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阿古柏本人在托克逊督战。其总兵力约4万人。
古牧地之战
1876年7月(光绪二年六月初),刘锦棠率所部各营到达巴里坤,并进驻古城,不久进驻阜康,7月底与金顺部在济木萨会合,谋攻古牧地。8月中旬,清军进扎古牧地城东和东北,8月10日,刘锦棠夜袭黄田获胜。8月13日进围古牧地。
经过数天激战后,清军于8月17日晨,用开花大炮轰塌坚固的城墙,占领古牧地,杀敌“不止五六千人”,生擒215人。清军刘锦棠部阵亡158人,伤455人。
乌鲁木齐之战
古牧地之战后,刘锦棠从缴获的敌方信函中得知乌鲁木齐守备空虚,决定除留两营兵力守古牧地外,主力迅速向乌鲁木齐挺进。8月18日黎明,清军出发。守卫乌鲁木齐的马人得、白彦虎未料到清军行动如此迅速,一闻炮声,即弃城向达坂方向逃跑。清军收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及伪王城。盘踞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之敌如惊弓之鸟,未等清军进攻即弃城而逃。刘锦棠等部消灭残敌、追击逃敌,毙敌约五六百人。
玛纳斯之战
8月18日,荣全指挥的清军和孔才、徐学功所部民团,在近六个月的围攻后终于攻下玛纳斯北城。然而,玛纳斯南城之敌仍负隅顽抗。从9月2日始,清军金顺部会同伊犁将军荣全等部猛攻玛纳斯南城,诸部为争功而各行其是,城池久攻不克,后在刘锦棠部的援助下,至11月6日终于攻克。是役,清军耗时二月,伤亡上千人。战后,金顺部又有杀俘行为。不久,左宗棠委婉地让金顺留守北疆,以使刘锦棠在南疆作战时可以不受牵制。
至此,北疆地区除伊犁外,所有敌占据点全部克复。此时冬季来临,大雪封山,不便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清军决定暂停进攻,进行休整,待春天到来再向南疆进军。刘锦棠筹粮整军,准备进军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