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渔,该打水了!”
“小陈师妹,田里的野菜浇水了没?”
“小道士,今天轮到你打扫武阁了。”
……
躺在青草地上的少年百无聊赖地起身回应道:“来了。”
少年名叫陈渔,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不知被何人狠心的丢在深山中,幸得观中一老道士所救。
老道士姓陈,自然也就跟着老道士姓陈了。
老道士没有别的爱好,偏偏独爱钓鱼,在河边一坐便是大半日光阴,索性就给孩子取名叫陈渔。
“嗯,好名字,陈渔,沉鱼,倒似前朝一位美人,叫什么来着……”
河水清澈的很,老道士坐了哪怕一天也没有鱼上钩,老道士也不懊恼,太阳下山了,老道士也就收起鱼竿拍拍屁股走人了。
山没有名字,道观也像山一样没有名字,不过观中道士传言:无名观曾是李圣人所创
传说那位姓李的圣人骑着青牛,手中拂尘一挥,无名山拔地而起,拂尘再一挥,天降甘霖,所到之处郁郁葱葱,山清水秀,最后又一挥,无名观从天而降
也是过于超乎常识,世人自然也只是当做传说听罢了。
不过史书确有记载,李圣人垂暮之年乘青牛下无名山,自函谷关而出,背后负有宝剑一柄,途中曾有务耕者见一老者鹤发童颜,乘着青牛摇摇晃晃地前行,口中念念有词:“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更有传闻,李圣人一路行至东海海滨,遇一白蛇拦路,李圣人取背后宝剑“穿云”,挥剑斩白蛇为两段,剑气延绵不断,竟将东海斩出一条路。
名叫陈渔的少年如今已至束发之年,说来有趣,陈渔生的俊俏,粉面桃腮,面若桃花,说是女子也不足为过,观中师兄弟有时喜欢喊他一声“小陈师妹”,陈渔也不恼,一笑了之。
陈渔十三岁那年,有文人李太白携书童游山,道观前见陈渔相貌,曾赞叹一句“穷尽诗家笔”
陈渔起身回到观中,走到井边,将水桶顺到井底,慢慢地拉起绳子,而后拎着水桶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旁。
汗水渐渐浸湿了陈渔的后背,陈渔用衣袖擦了擦额上的汗水。
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这样的乏味枯燥,陈渔依然不在意。每天除了洗衣服,打水,再就是吃饱喝足去河边寻一处阳光,舒舒服服的躺上一阵。
浇完菜地,陈渔叉着手,一摇一晃的走到河边,不出意外,姓陈的老道士依然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乐此不疲的钓鱼,不过这么多年来陈渔倒是没见过老道士钓过几条鱼。
老道士对陈渔来说亦师亦父,陈渔喜欢叫他“陈老头”,老道士也不在意,任由他叫。
师徒二人一到这时便会聊着:
“小陈渔跟着师父学剑术吧?”
“不学……”
“咦,为什么不学?”
“师父你还不如教教我怎么跑得快哩?”
说到这里时,陈渔便会白老道士一眼,那模样着实让人看起来好笑
老道士便苦着脸说道:“那次是意外,老夫是剑术太高,小打小闹的不值得老夫出手,万一没收住伤了花花草草的便不好了。”
陈渔九岁那年,一只黑虎从山下冲上山来,本能的恐惧下,小陈渔想躲在老道士身后,结果陈渔一回头,却只见一溜烟和一个高呼着“走也走也”的老道士仓皇逃窜
陈渔顿时瘫软在地,短短一秒,心中已经默默咒骂了老道士无数次。
虎啸声震耳欲聋,陈渔缩成一团,紧闭着双眼,心砰砰的跳着,除了咒骂老道士之外只有听天由命。
过了许久,却没有任何声响,陈渔小心的抬起头,睁开眼睛,不见黑虎,眼前只有个一身黑袍的青年人倒在地上,细细看去似有伤痕,陈渔擦了擦额上冷汗,起身回到观中与师兄弟们报告
陈渔见着老道士,狠狠的白了一眼,不做理睬。
四五个道士围在青年人身旁,看他一身黑袍着实不似寻常人,便从观中取了几粒丹药喂下,确保生命已经没有危险后,四个道士分工默契的将黑袍青年人抬进观中,思来想去也只有柴房有空闲地方。
小陈渔每日便有了一项新任务,负责给黑袍青年人擦拭伤口。
自此之后,陈渔每次和老道士坐在一起闲谈时,陈渔总会苦着脸抱怨老道士丢下他不管,姓陈的老道士也只是嘿嘿一笑了事。
过了将近半月,青年人悠悠转醒,向小陈渔深深鞠了一躬,显然是知道陈渔这些天的照顾,不过青年人一言未发,谢过陈渔后便匆匆下山了。
冬去春来,秋临夏过,山上的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陈渔已经来到无名山上十五年了,老道士也是从捡到小陈渔那天开始钓鱼,至今也有十五年光阴了。
这无名观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自第一代掌教李圣人出关行至东海后,不知所踪,有传闻李圣人行至海外扶桑国后飞升天界,后代弟子有出海游历者,一路行至扶桑国,果真寻到那柄穿云宝剑,自此便将穿云宝剑供奉在观中,也是奇怪,自从宝剑回到观中,便再也没人能拔剑出鞘
掌教之位传承至今,已是第九代,这代掌教没别的爱好,独爱钓鱼,不是别人,正是那姓陈的老道士。
老道士整日坐在那块石头上,久而久之,竟烙下了两个圆圆的痕迹,也算是一处风景,老道士也有个仙风道骨的名字,陈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