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不是稀客么,皇上的光临让永寿宫蓬荜生辉。”甄嬛以优雅的姿态为弘历斟上一杯热腾腾的香茶,嘴角微翘语气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道:“本宫曾数次邀请皇上共品香茗,皇上却总以政务繁忙为由婉拒。不知情的人,或许会误以为永寿宫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地呢。”
弘历心知肚明,甄嬛的多次邀请并非单纯为了品茗。他带着一丝内疚,诚恳地向甄嬛解释:“额娘,儿子心中有愧。这些日子,朝堂之事确实繁多如麻。先前在皇阿玛的庇护下,儿子并未深刻体会到政务的艰辛。如今皇阿玛驾鹤西去,儿子才深刻领悟到,治理大清这片辽阔江山,远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甄嬛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的光芒,她好奇地追问:“哦?那皇帝觉得,究竟是何原因让治理国家变得如此棘手呢?”
弘历沉声继续道:“儿臣一直认为,身为帝王,理应使天下归心,万民臣服。然而,真正身居此位,才深知天下太平非一日之功。为了国家的安定与百姓的福祉,有时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和牺牲。”
随着弘历话语的落下,甄嬛的面色逐渐凝重,她深知弘历此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所指,胧月的远嫁,甄致宁的被流放宁古塔,这些看似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实则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这一切弘历与她都心知肚明。
甄嬛深吸一口气,定定地看着弘历语气坚定:“皇上,我深知七公主远嫁的用意,但让额驸返回准噶尔,岂不是放虎归山?当年和硕恪纯长公主下嫁时,康熙帝曾让吴应熊留居京师,以此为人质,控制其势力扩张。皇上何不效法康熙帝,让七公主夫妇留在京城,从而避免增强准噶尔的势力?”
弘历轻轻点头表示赞同甄嬛的观点道:“额娘说得是,吴三桂虽曾叛逆,但亦曾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准噶尔如今已非昔日之辈,他们自立为汗国势力日盛,若我们强行干涉,恐怕只会激起更大的边患。”他微微垂下眼帘,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挣扎的继续说道:“儿臣知道七公主是您的心头之肉,但身为帝王,我不能因私情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甄嬛深吸一口气,她明白弘历已决心已定,再也无法挽回。她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道:“真的……非如此不可吗?她毕竟是你呵护长大的妹妹啊。”
弘历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坚定而诚恳道:“额娘,您一直教导我,身为帝王应先尽君臣之义,再论儿女私情。您是大清的熹贵太妃,更是我和七妹的母亲。七妹她身为大清的和硕长公主,她的婚事自然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这不是您一直以来的教导吗?”
他说得情真意切,仿佛自己真的是一个为难的好兄长。然而,在甄嬛未察觉的瞬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被弘历堵得哑口无言的甄嬛,心中犹如被乱麻纠缠,胸口憋闷难以呼吸。她的眼神变得凌厉,却带着一丝深藏不露的疑虑,她紧紧盯着弘历问道:“胧月的封号可拟好?婚期又定在几月?”
弘历的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那微笑中似乎隐藏着某种深意,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暖意,却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道:“内务府已经拟了好几个封号,我给七妹妹选了一个好听的,叫端淑。”
他的话如同一缕冷风,轻轻吹过甄嬛的心田,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悸动。她垂下眼帘,心中明白弘历的用意,也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他的内心远比表面要复杂得多,也让人感到恐惧。
甄嬛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她抬起头微笑着颔首道:“和硕端淑长公主,这个封号真是恰如其分,可见皇帝是何等用心良苦啊。”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却也有一丝无奈。
她继续道:“人到晚年,总是容易为儿孙辈的事担忧,如今端淑的婚事已尘埃落定,我也总算能放下心来。不过,皇帝啊,致宁毕竟是你的表弟,他小时候就因在宁古塔遭受折磨而身心俱废,再度被发配到那凄凉之地,这对他来说岂不是比要他的命还要残酷吗?”
弘历冷冷地看着甄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陌生感。他开口道:“那些为了生计而被迫卖女儿的父母,他们的选择是对的吗?那些因饥饿而选择吃观音土的人们,他们的抉择是自愿的吗?那些为了家人的生活而被迫在青楼奉献自己的女子,她们被人形容为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这真的是她们心甘情愿的选择吗?这些所谓的‘好事’,都是致宁在贵州一手炮制的。如今贵州的百姓虽然没有立即反抗,但我作为皇帝,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公正的交待,我绝不能让他们的苦难和屈辱无声无息地被淹没。”
甄嬛被弘历的话震得心神不宁,她勉强支撑着身子,手被吓得惨白如雪轻声道:“可他是甄家唯一的男丁啊。”
弘历的脸上显露出深沉的决心,他缓缓起身庄重地向甄嬛行礼道:“额娘,您是未来的圣母皇太后,大清的圣母皇太后,一切都要以大清为重,而个人的情感和家族的利益,都应该放在其后,大清的子民他们的福祉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说完这话乾隆便起身离开。
甄嬛独自坐在那里,目送着弘历的背影渐行渐远,她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和惆怅,她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当年的决定,是否真的做错了。她想起那个瘦弱的身影在圆明园中穿梭的弘历,那时的他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如今却已变得如此深沉和复杂,她不禁感到一阵心痛和无奈。
离开了永寿宫的弘历脚步沉重,心中的烦躁如潮水般难以遏制。他知道这一切的源头都是甄嬛,而甄嬛所知的消息,又全部来自于他身边的总管苏培盛。这种被背叛的感觉,让他愤怒不已,他决定要立刻处理这个背叛自己的人。
然而,他才刚走出几步,一个温婉端庄的女子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她身穿水蓝色旗服梳着两把头,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她的容颜清新脱俗,如同初夏的荷花含苞待放,她的眼眸明亮如繁星,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她走到弘历面前轻盈地行礼,声音温柔地说:“给皇上请安。”
看到眼前女人的时候,弘历的烦躁瞬间烟消云散,他扶起女人关切地问道:“是如懿啊,你是去景仁宫找皇额娘吗?”
如懿微笑着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羞涩的轻声说道:“我是专门来找弘历哥哥你的,弘历哥哥你已经好久没有来看我了,难道不想我了吗?”
听到如懿的话弘历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紧紧握住如懿的手,眼中满是宠溺和爱意。他们并肩漫步在御花园中,弘历轻声问道:“如果你想见我,直接去养心殿找我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如懿闻言显得有些闷闷不乐,她撅着嘴不满地说道:“我也想在养心殿等你啊,可是苏公公说庄亲王和果亲王也在那里等你,我就觉得可能你们有些要事要商量,所以我想在这里等你,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你一眼也好啊。”
“我好奇的是,为什么苏公公遇见庄亲王、果亲王、理亲王和怡亲王时,他为何只是浅浅的致意,而不向他们深深地鞠躬问安?这样的举止,似乎与宫廷的礼仪规矩相,“”如懿敏锐地捕捉到了弘历脸色的微妙变化,于是她试探着问:“苏公公以前也是这样的吗?”
弘历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沉,他缓缓地开口:“或许是因为苏公公的年纪已高,他的背脊已无法承受深深的鞠躬。两位亲王,看在他的辛勤付出的份上,便免去了他的礼节。苏公公已经六十三岁,他的一生都侍奉在皇阿玛身边,现在,他应该得到安享晚年的权利。”
如懿静静地听着,她轻轻握住弘历的手,二人并肩漫步在宫廷的走廊上,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没有过多久,弘历松开了如懿的手,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道:“今日我只能陪你到这里了,我必须赶回养心殿,看看两位皇叔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如懿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脸颊,她的眼神温柔而深邃的说:“去吧,我知道三位王爷在等你,他们可能有很多重要事务等着你商议。我会在这里,静静地等你回来。”说着,如懿深情地松开了弘历的手,她的眼中满是不舍和牵挂。她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弘历的方向,慢慢的离开了那里。
弘历目送着如懿离去的背影,直到她的身影在他的视线中完全消失。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毅然转身向养心殿走去。
弘历蹑手蹑脚地走向养心殿的偏殿旁,刻意避开了众人的耳目,没有惊动任何人。他静静地站在半开的侧门旁,透过狭长的门缝向内窥视,室内的一幕幕情景,无声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允礼独自坐在一角,手中捧着一杯茶,神情宁静而恬淡,仿佛与世无争,他的眼神深邃,似乎在品味着茶的韵味,又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哲理。
理亲王和怡亲王两兄弟则围坐在一起,闲聊着天南海北的话题,他们不时交换着彼此的见解,声音低沉而有力,他们的神情专注,仿佛构建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苏培盛紧挨着庄亲王坐着,一脸热切地向他讲述着什么,然而,庄亲王却显得有些不耐烦,他手中的茶杯被不断地转动着,装聋作哑的挡住了苏培盛的连番问候,因此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和无奈。
看到这一幕幕情景,弘历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亲王们的敬佩和尊重,也有对苏培盛的鄙夷。
于是,他转身对身边的李玉轻声吩咐道:“你去告诉四位亲王,说朕已在养心殿正殿等候他们。”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充满了威严和不容置疑,说完他便决然转身,离开了这个地方。
在弘历悄然离去时,李玉恭恭敬敬地跪下行了一个大礼,他低垂着头双手合十,静静地等待弘历的离去。当确认弘历的背影已彻底消失在视线之外,他才缓缓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
他轻轻地走到门前,先是恭敬地敲了敲门,待听到里面传来回应后,才缓缓推开门扉走了进去。一进门,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四位亲王身上,他们正悠闲地品茶聊天,仿佛外面的世界与他们无关。
李玉立即行了一个跪安礼道:“皇上已知四位亲王在养心殿侧殿恭候多时,特命奴才前来,邀请四位亲王移步正殿。”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回荡在空旷的殿堂之中。
庄亲王闻言脸上露出了如获大赦的表情,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腰背,然后领着理亲王、怡亲王和礼亲王步向正殿。路过李玉身旁时,他特意放慢了脚步,以赞许的目光深深地注视着李玉说:“你做得很好,本王很满意。”说完才快步的离开了侧殿,在四位亲王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正殿的门扉之后,李玉才缓缓站起身来。
当四位王爷迈入庄严的正殿,他们的目光立刻被那居中而坐的弘历所吸引,他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笔尖悬停在纸面上,似乎正在沉思着什么,四位王爷心中一紧,他们知道自己来迟了,不禁感到一阵惶恐。
庄亲王率先跪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道:“皇上,请宽恕奴才来迟的罪过。”其他三位王爷也紧随其后,齐声请求赎罪,他们的姿态谦卑至极,声音中充满了诚恳和敬畏。
弘历微微一笑,他搁下手中的笔,眼神温和地看着四人,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亲切和善意,却让人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道:“都起来吧,我们本是一家人,何必分得这么清楚呢?”
说着弘历示意了一下吴书来,后者立刻上前为四位王爷斟上热茶,弘历品了一口茶后,继续好奇地问道:“两位皇叔和两位兄弟这么急切地赶来找我,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关切,让四位王爷感到一阵压力。
庄亲王率先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四人此次前来,正是为了皇太后册立一事。”
弘历微微颔首,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深邃与沉稳道:“关于册立皇太后的议题,朕已有决断。大行皇后作为朕的嫡母,地位尊贵,自然应当被册立为母后皇太后。而熹贵太妃,作为朕的生母,同样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理应被册封为圣母皇太后。”
他的语调平静而坚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继续说道:“这正如世祖爷时期,两宫太后和谐共处,互相扶持,为江山社稷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朕看来,这并不是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
庄亲王闻言,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低下头声音低沉而恭敬道:“皇上,您可曾记得,世祖爷的两宫太后都姓什么?”
弘历微微一愣,他的眉头轻轻皱起,这个问题他似乎并没有考虑过,但他很快回答道:“自然是博尔济吉特氏了,两宫太后还是亲姑侄呢。”
庄亲王微微一笑,他抬起头目光直视弘历道:“世祖爷的两宫太后,确实是亲姑侄,她们的利益紧密相连。当年孝庄文皇后成为圣母皇太后,也仅是孝端文皇后一句话的事。”
他顿了一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道:“明朝时期,两宫太后共立,母后皇太后钱氏被圣母皇太后陷害而死,这实在是让人痛心。你想那钱氏,为了英宗哭瞎了双眼,一同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可谓同甘共苦。然而最后,圣母皇太后为了争夺皇太后之位,与群臣大闹。虽然后来宪宗明确了两位太后的地位,可圣母皇太后始终为了那唯一的皇太后之位,害死了母后皇太后。又让母后皇太后与英宗死生不复相见。这等悲凉,皇上您可知否啊?”
在弘历犹豫不决之际,允礼上前一步行礼,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力量道:“皇上,奴才在民间的时候,常听闻百姓们私下议论,关于大行皇帝的皇后与熹贵太妃之间的不和。那时,我只当这是无稽之谈,但自从我回宫之后,亲眼所见熹贵太妃因身体虚弱,无法保住腹中的孩子。为此,她竟设计陷害大行皇后,制造了因大行皇后而滑胎的假象。幸得永寿宫的宫女疏忽,未将落胎药的药渣处理干净,才使得大行皇后得以洗清冤屈。”
允礼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深深敲打在弘历的心上,他目光闪烁显然被这番话所触动,而这时弘皙的声音也响起,他站在允礼身旁,低声而坚定地说:“皇上,大行皇后与熹贵太妃之间的恩怨已久,此时若同时册封两位皇太后,恐怕会激起不必要的风波。皇上您前不久刚刚平定了准格尔求娶公主一事,难道真的愿意再次面临这样的纷争吗?”
弘皙的话让弘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目光远眺仿佛在权衡利弊,思考着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纠葛,他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意愿,更关乎整个前朝后宫的安定与和谐。
此时,李玉端着精心泡制的茶水缓缓走来,门口侍候的苏培盛见状,立即让得力手下进忠抢前一步从李玉手中接过茶水,口中不客气地说道:“李玉,你可知自己身份?若是你这茶水让几位王爷吃了不舒服,后果你可担当得起?”他边说边与苏培盛快步向内室走去。
弘历正陷入沉思心中犹豫不决,苏培盛的突然出现,如同火上浇油,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怒火,他怒视着苏培盛,心中的怒火仿佛被风引燃的干柴熊熊燃烧。他真想一脚将苏培盛踢出紫禁城,让他永远不得回来,然而他努力压抑住怒火开口却道:“既然如此,那便有劳两位皇叔拟定关于皇太后、皇贵太妃及太妃的旨意了。”
庄亲王见弘历已经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便不再为难弘历,他领着其他三位亲王,恭恭敬敬地行礼道:“奴才这就去军机处拟定皇太后、皇贵太妃及太妃的旨意,奴才们告退。”
听到要拟定太后旨意的苏培盛,心中一动,立即想到了甄嬛即将被册立为太后的消息。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崔槿汐,让她也分享这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