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太后只询问姚子衿,李秋菱心中了然。她明白,太后这是有意避着自己,怕她一时冲动闹起来,彼此脸上都不好看。
那样不仅有损太后的威仪,后续的惩处也很让她为难——轻了不足以警示众人,重了又怕引起皇帝心疼,到时生出其他波折就不好了。
此时的李秋菱选择静观其变,看这事态才会如何发展。
只见姚子衿面色不见丝毫勉强,笑着对太后回禀
姚子衿太后问起,婢妾便斗胆谏言。先前是皇后娘娘一直病着,才让婢妾等代理宫务。可如今娘娘身子大好,掌管六宫理所当然。
见此人竟也把自己捎带进去,李秋菱心中不悦,忍不住轻蔑的翻了个白眼。她正欲出声反驳,就听太后说道
张氏皇后这身子骨啊!三个月总得病一个月,宫中事物繁冗,人心多杂,这个家不好当,你这不是难为她吗?
太后此言一出,李秋菱只觉心中泛酸,不自觉地撇了撇嘴。她心下暗自嘀咕:您这会儿才察觉宫务难管?可我们平日里尽心竭力的操持着这一切,换来的却是质疑与敲打。
如今更是要分权于他人,还要让我们自己开口,真是让人无语。感情在您眼中,我们就活该吧!<(`^´)>
这边,李秋菱心中满是愤慨,而另一边的姚子衿,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仿若未听出太后话中的深意。她言辞恳切,句句不离对皇后的称赞,那话语宛如涓涓细流,轻柔而又自然的流淌而出,听上去甚是悦耳动听。
对于这般恭维之言,李秋菱听得直欲翻白眼。胡善祥性情温和,确是个好脾气的人物,但这却成了她的致命之处——过分仁慈。
奴婢犯错时,她不忍苛责,这样的小事就罢了;然而,当朝中大臣、内官犯下过错,她依旧一味地替人求情,这就有些过了。
倘若她仅是寻常妇人,这样的脾性着实不错。可她身为一国之母,若连赏罚分明都无法做到,又怎能令众人信服呢?
李秋菱来之前,已从夏荷口中得知皇后刚被阿远斥责过。原来,工部呈上奏折,称修缮皇陵工匠匮乏,欲从应天府挑选五千孩童进京学艺。
按照大明的规制,户籍世代相承,严禁更改。这意味着这些孩童一旦被选中,不仅他们此生只能从事工匠之业,其后世子孙亦将永远是匠人,失去了科举入仕的机会。
在这个时代,这无异于断送了这些孩童的前程,让他们及其后代都难以摆脱,这低微的社会地位。
阿远闻听此事,怒火中烧,可胡善祥在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竟还要为袁琦求情,这实在令人难以理解。给出理由是袁琦服侍陛下多年,看在这份情面上,应当手下留情。
可她是否想过,若让内官监得逞,那五千个孩子的未来将被彻底摧毁。这般宽容作恶之人的“善意”,比那直接作恶之人更可恨。
李秋菱正在胡思乱想,就听见姚子衿对张太后说道
姚子衿吴昭仪她呢?年轻尚轻,性子又活波了些,可婢妾相信她并无恶意。
姚子衿陛下正派人造宣德炉,可是工匠们拿出的图样,皆不合圣意。吴昭仪她沉迷香道,不如派她去监督此事。这也称了她的心意,也免了陛下的一桩心事。
李秋菱心知此刻轮到自己上场,众人皆知她与吴妙贤素来不合,此时若不发声反对,反倒显得蹊跷。
于是她轻蔑的冷哼一声,目光似冰,转向姚子衿,唇角泛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李秋菱(李婉莹)淑妃,你可真是宽容大度,连一直找自己麻烦的吴昭仪,都能不计前嫌替对方说话,倒叫人分不清,你究竟是真心还是在演戏了。
姚子衿贵妃何出此言?
李秋菱(李婉莹)我哪说错了?吴昭仪不仅毁坏了你敬献给太后的寿礼,在宴席之上更是倒打一耙,颠倒黑白的反咬你一口。
李秋菱(李婉莹)这般行径,你竟能如此宽容大度,实在令人钦佩不已。只是我却未曾听闻,从何时起,你竟能替陛下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