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朱高炽的逝世,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更预示着崭新篇章的开启。
无论是皇宫之内,还是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登基的新君——朱瞻基身上。有人满怀期待,寄予厚望;有人心存戒备,暗自警惕;有人欢欣鼓舞,迎接变革;亦有人忧虑重重,担忧未知。然而,这一切情绪都无法阻挡他,成为执掌大明的帝王。
朱高炽驾崩之后,遵照先皇遗诏,命皇太子继位。宫中处处缟素,人人皆哀求不止,尤以先帝的嫔妃为最。
新帝继位前自然要守孝,然,国家不可一日无主,故决定以日代月,仅守孝二十七日。
李秋菱看着自家阿远,因为繁忙的政务而日渐消瘦,她心疼得不行。由于守孝期间的种种禁忌,她无法为其进补,只能吩咐尚食局准备各式素食,期望能激发对方的食欲,让其多摄入一些营养。
翌日清晨,她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汤羹,步履轻快的朝乾清宫走去。刚到门口就隐约听见,张皇后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张氏敬妃的祖父,忠武王张玉,乃是开国元勋,当年奉天靖难,功当第一。而敬妃之父,英国公张辅,亦是国之重臣,便依旧律勋贵之女,恩准免殉。
这时,宫远徵试探着开口
宫远徵(朱瞻基)母后,贵妃郭氏亦是勋旧之女,更为父皇诞下三子,理不可殉。
他忽然开口试探,并非出于对郭氏的同情。身为昔日徵宫之主,他审讯过无数个地牢中的刺客,双手早已被鲜血染红。多年下来,使他的心如磐石般冷硬,又怎会为一个素不相识之人求情?在这世上,唯有兄长宫尚角与挚爱李秋菱,才能触动他那冰冷的内心。
此时他开口,并非出于真心的怜悯,而是以郭氏为切入点,试图探明张皇后的真实态度,看是否有可能废除嫔妃殉葬之制,以此来兑现他对菱儿许下的诺言。
遗憾的是张皇后,执意要郭贵妃为先帝殉葬,她在殉葬的名单上,将郭氏的名字勾去,转身对宫远徵说道
张氏贵妃郭氏,应随你父皇于地下。
宫远徵(朱瞻基)因何缘故?
见张太后久久不语,宫远徵继续追问
宫远徵(朱瞻基)母后,请您告诉儿臣,为何非殉不可?
张太后无奈之下,便将当日郭贵妃为自己奉上毒酒,却阴差阳错毒死先帝的事说了出来,此乃弑君的大罪,追究起来可是要诛九族的。如今只让她一人殉葬,已是法外开恩了。
对于此事的来龙去脉,宫远徵早已了然于胸,自然知道母后在撒谎。不过,这场戏还是要演到底,他便强装困惑的问道
宫远徵(朱瞻基)父皇极爱重贵妃,她这一生的荣辱,皆仰仗于此,又怎么谋害父皇,这于情理不合。
张氏你怎知那杯毒酒,就是给你父皇的?
胡善祥突然开口说道
胡善祥陛下,郭贵妃深忌母后,那杯毒酒,原是她亲手奉给母后的。
事已至此,宫远徵深知母后决心已定,誓要将郭贵妃置于死地。两人多年来的恩怨纠葛,不是能化解的。他唯有选择默认,任由张皇后做主,命郭氏随葬。
恰在此刻,李秋菱提着食盒走了进来。宫远徵见到来人眼前一亮,本能地欲起身迎接,但当他的余光瞥见张皇后与胡善祥时,又迅速的重新落座。
这一幕虽是短短一瞬间,却未逃过在场众人目光。张皇后见状,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满,对儿子这般看重李氏颇感忧虑,可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并不适宜谈这些,便强忍着将那些训诫之言咽了回去。
胡善祥则低下头,眼底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哀伤,虽然早有心里准备,可她不愿直面夫君对他人的关心,只能选择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