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小到大听到看到的事情留下的印象。
毕竟以抚恤金全部都用在了给贾东旭治伤,秦姨怀着孩子泪眼婆娑,其它的孩子还小,贾张氏可是撒泼打滚的要求募捐的。
还是梁康和甄敏当时在家等待考核,被单位分配了在大学里教书育人的工作,知道了事情的经过直接把办事处管理这片的的科长和主任找了过来。
用秦准茹还怀着孕也才六个多月,有孩子不保的风险募捐的话,至少要够五六个月的生活费的,一天怎么也要半饱,现在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就是二十多家摊也太多了,倒不如以工代捐,他舅舅这些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的这些管理者工资高,又德高望重的,肯定需要表达出来带头作用,雇佣意思下。
厂里的管理者也需要带头作用,雇佣一两次,意思下。
小孩的物资七七八八的解决了大半了,使唤孩子跑腿不也得给点吃的啊。手头宽裕的和双职工的家庭,年轻人也不介意找她家洗洗衣服、被单、被套的,让自己偶尔轻松点,一次一两毛钱,要多少钱看人口和数量,大人都上班的家庭还可以让她们帮忙看孩子,直到家庭不困难了这不是更好。
还有其它的力所能及的事。
接受帮助的人也不会觉得难堪和不好意思,说服了居委会的管理者。
在附近三四个院子人的见证下,敲定了同个院子里的人可以买他们弄到的东西,可以在缓过来之前找她们这家子老弱病残的人干活,按世价来只能多不能少的接济方法。
因为效果不错,遇到困难就捐钱的事这个街道几乎没有了,只有家里人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和七八十岁的老人留下,或者壮年人都残疾干不动了的时候才会捐次钱。
然后用了两三年,开始起风后被确定为标杆,在四九城定点实施。
刚开始没记忆的时候对秦准茹,和照顾两个妹妹的棒梗印象还行就是因为两家的关系基本都是无视的,能走能说话后,看见棒梗捞鱼打鸟摘野果的回来了用水果糖,父母给的用来和其他人打好关系用的散装零食换点鱼虾野果什么的加餐。
在日子好过起来后,棒梗骂兄弟俩是没爹妈的孩子,因为附近的大人只有秦准茹,还拉偏架掐了兄弟俩,之后就再也没有和棒梗换过东西。
那时兄弟俩才四岁左右,棒梗都八岁过两个月过年后就九岁了。
也幸亏兄弟俩因为从小被娇惯着长大的,脾气大和性格也开朗活泼(皮实、胆大包天)敢说出来找长辈做主。
还是在一大娘一大爷得知后赶了过来,兄弟俩告了状,聋哑老太太用辈分压着,才得到了对不起,又因为和贾家的人接触被训了一顿,晚饭成了无擀噎人自己蒸的白面玉米面比例六四的二合面馒头。
兄弟俩给了帮忙找大人的小孩一大把的零食,和一大爷打包回来的三合面馒头。
从那以后兄弟俩就开始平等的讨厌贾家的每一个人。
说实在的,梁衔月梁涵月兄弟俩用来换的零食是(过年没送完,剩下的)炸过的,盐糖辣椒麻椒黑胡椒香辛料这些调味料都放的不少,一两颗放在水里煮开了在放点菜,就比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家吃菜的时候舍得下料了。
因为兄弟俩本身的饭菜就不缺油水和调料之类的,不吃也没事,经常拿这些看着就不算特别值钱多给点只会让人觉得不清楚东西的价格,东西也多,换的比例公道也不在意是不是在交易的时候吃点小亏,不少人愿意换。
兄弟俩在胡同里的人缘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