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漫长的严冬一过,整座城邦便解了冻。一时香车宝马川流不息,金鞭络绎,玉辇纵横。豪门豢》养的歌儿舞女跳起时下流行的胡旋舞[1],行云著蝉鬓,初月上鸦黄。
朱雀街坊东的岐王宅此时灯火通明。筚篥[2]声时而轻快空灵,时而哀婉低转,绕过唱和赋诗的文人和痛饮狂歌的权贵,在觥筹交错间悠悠地穿梭。几个纨绔人笑嘻嘻地吹了两声口哨,几锭沾着酒气的银子便抛上来。
曲毕,兰湙收起筚篥,照例行礼、赔笑、领赏钱,又毫不客气地带着那点彩头退了下去。
城内有宵禁,王府内自有地方让他们待着。
春寒料峭,偏院那垂垂老矣的破油灯没添多少油,一星子火光忽明忽暗地颤动几下,无声地堙入夜色。
春雨,在文人骚客眼里是滋养万物的灵泽。只有乐工们晓得它要为演奏添多少麻烦。
兰湙将筚篥塞进袖袋,撑伞堪堪挡着飘飞的雨丝来到檐下,屋顶上的积雨顺着瓦当拍在伞上,浸湿一地月光。
兰湙挑了间清净的屋子,摸索着拿火折子点燃蜡烛。
隔壁传来两位同僚清点赏钱的笑骂声,兰湙微微皱眉,从桌底翻出一张蕉叶式[3]的七弦琴。
他随手拨几下,凭着记忆奏出一首古曲。这曲原是吴地歌谣,后世文人赋之以格律,冠以“半山听雨”[4]之名,便成了名曲。
兰湙其人,江南陈老之徒也。少时因趋灾北上。琴艺精湛素得赞誉,前相国好雅乐,遂携其入京,今已三春秋矣。
而今上喜胡舞胡乐,筚篥尺八[5]之声遍布长安,兰湙奏古曲,习古乐,以至无人相邀,自嘲一句“屋挂胡床”[6]倒也不为过。
长安的笙歌仿佛都镶着金边,掩了他的琴声,迫于生计,他向附近酒肆的胡姬求教,不出一年便学得筚篥成。
这琴的年纪比兰湙还大,是从他师祖手上传下来的。他算着年月,只觉这长安半点也不让自己安心。他暗自打算,待攒够了银子,便带着这琴回江南。运气好的话,或能寻着几位善斫琴[7]的匠人,给这琴换上顶好的丝弦,漆上碧色。若能觅得一二知音,倒也不亏。
于是他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大王府的夜宴上,缘由也很简单,那些大人物图个好名声,十有八九是管饭的。
“砰。”
一声轻响,兰湙停手,望向窗外。只一个黑影一闪而过,但分明是有人。他听见打更声,想着许是哪位同僚起夜,也不多管,收起琴歇下了。
次日天还未亮,宵禁一过,便有小厮来赶人。兰湙见多了这种场面,早早收拾好物件,也不须催,径直从侧门走出去。
东市本就不怎么热闹,这时更是冷冷清清。寥寥几个摊贩刚把饆饠[8]放入炉中。延兴街离这儿有些距离。兰湙略想了想,决定还是回去啃粗米。
长安地价高,这屋子还是他师父游历时置的,兰湙初到时却也费了一番周折。屋子不大,却让他打理得极好,虽说偏了点,好歹靠着东市。兰湙向来知足,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
注释,按需查看。
[1]:经西域传入中原的旋转性民间舞,简称胡舞。也是唐代盛行的舞蹈之一。本文历史背景为架空,但原型大体取自唐朝。
[2]:中国传统双簧管乐器,古语写作觱篥,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由龟兹传入。
[3]:古琴形式的一种,形如蕉叶,清瘦秀美,其腹腔的细节处理比其他形式细致复杂,音色脆美轻清。
[4]:有同名乐曲,本文在此作区分。
[5]:中国传统乐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
[6]:胡床,西域坐具,东汉末传入中原。为称誉地方长官清廉俭朴之典。出自《三国志.魏书.裴潜传》:“潜出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谥曰贞侯。”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潜为兖州时,尝作一胡床,及其去也,留以挂柱。”李白《寄上吴王三首》言:“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此处引申为生活清贫。
[7]:泛指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
[8]:原指抓饭,是古代波斯文pilaw的音译。后来也指一种包有馅心的面制点心。本文是第二种意思。在唐代,这种食品以其荤馅为主要特色,也有甜口,主要为樱桃。 至宋代以后逐渐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