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湘留淮”是曾国藩的一个重要决策,指的是他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将湘军裁剪,保留淮军的决定。这个决策对清朝末年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李鸿章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人物的转折天津教案1870 年在天津发生的一起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领事之间的冲突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活动日益频繁。民众怀疑法国传教士绑架儿童,群情激愤,攻击教堂,杀死多名外国人。曾国藩受命处理,面临巨大压力。调查案件,与列强交涉,判处死刑及充军数十人。赔偿各国损失。天津教案使中国面临更大的外交压力,列强对中国的不满和警惕加剧。激发了民族情绪,民众对外国势力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增长。处理结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清政府的威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促使清政府更加重视洋务运动,加快了近代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觉醒,引发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思考。对中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影响,使清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更加谨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排外情绪的增长,加剧了中外关系的紧张。教案的处理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重。天津教案反映了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天津教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局面,以及清政府在外交和民族情绪之间的困境。这也让曾国藩背上了卖国贼这个名号,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处理天津教案时的妥协退让。天津教案发生后,慈禧派曾国藩前往处理此事。在教案发生前一天,曾国藩刚向朝廷延续了一个月病假,接到慈禧的命令,曾国藩陷入焦虑之中。一来自己的身体欠佳,恐怕无法支撑,二来如果教案处理不当发生战争,战败势必又要割地赔款。要避免战争,恐怕要和洋人妥协。在处理天津教案的过程中,曾国藩面对洋人屈辱退让,舆论大哗,举国公愤,被骂为“上损国体,下失民心”的汉奸、卖国贼,一生清誉被毁。
曾国藩升任直隶总督后,决心对当地官场进行整顿,曾国藩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直接参劾了19名劣员。曾国藩在接直隶总督印一年后,结清了同治七年以来的旧案一万二千零七十四件,同治八年以来的新案两万八千一百二十一件。曾国藩的整顿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全国各省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单着也不能洗脱他“卖国贼”的处境他在一些对外交涉中,采取了一些妥协退让的措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尽管并非他个人能够完全决定,但参与其中。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卖国贼”他所处的时代,中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他在一定程度上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70年6月20日,天津市民扭送一名用迷药诱拐孩子的男子到天津县衙,该男子名叫武兰珍。他在诱拐过程中被百姓发现,扔下孩子试图逃跑,但未能逃脱。
经审问,武兰珍称是法国教堂的教民王三指使他干的。于是人们跑到教堂门口兴师问罪。天津知府张光藻和天津知县刘杰见事态严重,赶紧与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商议。崇厚负责外交事务,他知道如果不将武兰珍案查清的话,后果很严重,于是与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沟通,由人贩子和教堂传教士公开对质。
对质的结果是武兰珍所描述的教堂结构与法国教堂不同,武兰珍与教堂里的人都不认识,显然传教士是蒙冤的。这就是外国与中国引发的导火线武兰珍迷拐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70年,天津民间流传洋人会拐卖儿童并挖眼剖心,曾国藩奉命调查此事。他到达天津后,深入调查,快速澄清事实,指出“挖眼剖心”系谣言,毫无实据。曾国藩向民众征集法国人挖眼剖心的证据,无一人提供。他了解到,根本没有此事,只是民众受洋人的欺负太久。曾国藩向慈禧禀报了调查结果,曾国藩如此举动维护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民众情绪,避免了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与外国势力进行交涉,努力缓和紧张的外交局面。一些人认为他在处理过程中对外妥协,对国人让步,使他的声誉受到一定影响,促使人们对中西关系、外交政策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曾国藩在调查过程中,坚持“委曲求全”的原则,这一处理方式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然而,他的做法也为后来的外交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在他之后的李鸿章接替了他的重任,被视为疆臣新领袖,他家族中多人为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晚清重要的军事力量,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谈判,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创建北洋水师注重海防,在官场中富有政治智慧和手段,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性格机智果断,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历史评价争议较大,有人称赞他的洋务成就,也有人对他的外交决策提出批评。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举措和决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