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疏和君长舒来回推演了数遍,安国公他们带去的粮草最多也就在平常时候吃用三个月,若是真的战事紧张,只能用一个月。
这种时候,附近州县的粮仓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战备粮。正常情况下,根据这几年的收成,支撑大军半年的粮草需要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但,现在战备粮出了问题。
林云疏放下算盘,揉了揉眉心,“调粮怕是不会顺利,我们必须做好没有粮草支援的准备。”
户部天天哭穷,已经到了哪怕永安帝亲自下旨也要推三阻四的地步,可见国库真的不太丰盈。
东北虽然冬日漫长,但土地肥沃,也算是一处粮仓,不然东北黑甲军也无法在这样的驻地坚守始终。
只是天时不好,粮食自然也要减产,北方有北越虎视眈眈,内部有北燕王府屡遭打压,黑甲军能够有如今的规模,已经是钟北尧极力维持的结果了。
“我始终不知道北越是怎么想的。”君长舒呼出一口气,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使团还在大雍,一位王子两位公主都在大雍,北越王是怎么想的,竟然敢在这种时候开战?”
他们就不怕大雍一怒之下直接杀了他们的王子公主祭天吗?!
“他们手中怕是有把柄。”林云疏声音冷凝,“那个把柄必然是极为重要,只要北越亮出来,大雍就不敢反抗。”
不知为何,说出这句话后,林云疏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林云疏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惊慌,“天机楼已经前去查证,只要确认属实,我会立刻安排人上奏。”
君长舒点点头,同样着手安排北燕王府的人协助林云疏。
不论君长舒和林云疏如何担忧,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哪怕捅到了御前,该缺什么就还是缺什么。
这次对话发生半月后的几次朝会中,都有人试探着提出了有关东北周边州县的粮草储备情况,永安帝并未将之当成大事来对待。
直到以武顺侯为首的武将纷纷提出要求彻查青州、林州、永州等几处粮仓储备情况时,永安帝终于觉出了不对劲。
当几经周折的奏章被呈放到御前时,永安帝环视一圈底下出列站立的武将,终于拿起奏章御览。
奏章很长,永安帝看的时间也很长。
在这期间,众臣皆是屏气凝息,整个大殿中静的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心跳声。
直到永安帝放下奏章……
武顺侯陆凛行礼正要说什么,只听永安帝从容问道:“此事,为何人所查?”
一瞬间,武顺侯等人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在他们的设想中,永安帝看到粮仓空虚如此严重,第一件事应该是质问负责此事的户部,以及派出钦差前往地方捉拿相关地方官员。
唯一不应该的事情,是问他们从何得来的奏章。
陆凛扯了扯嘴角,他终于明白为何北燕王妃会让他谋后而动了。
“启禀陛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国公此次出兵事关重大,黑甲军所需粮草与安国公所需粮草并非小数,且如今气候日渐寒冷,东北边关更会滴水成冰,臣唯恐戍边将士缺衣少粮以致战力减弱,这才派人暗中查访各州县储粮情况。是臣逾越,还请陛下重责于臣!”
陆凛却是将所有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
听他说完,他身后立刻有人想要开口,却被他冷厉的目光直接钉死在了原地,张张嘴,一个字音都没敢再发出。
武将不参与户部相关事宜,粮草的事情自有大军中随行的户部官员解决,更别说武顺侯还没有随军出征,他敢暗查粮仓,永安帝若是真的不管不顾,是能治他“妄图谋逆”的罪名的!
不过还好,永安帝还没糊涂到那个份儿上,他算是比较平静地接受了陆凛的说法,然后罚了武顺侯府三年俸禄,又罚了武顺侯禁足半年,这事就算揭过去了。
罚完了自然就要解决问题。
户部尚书第一个出来哭天喊地,抹眼泪的动作那叫一个真实不做作,那可怜巴巴的架势,看的梁丞相都觉得不忍卒视,偏过了头去盯着大殿中的柱子瞧。
户部尚书哭完了就是户部左右侍郎上,左侍郎还好,比较内敛,右侍郎就很不要脸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差说:有本事你们拿着刀架到我脖子上来!但即便如此那也还是没有!
很不要脸,资深滚刀肉了。
武顺侯等一众武将没有文官那么利索地嘴皮子,他们气的半死也没办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哭天喊地,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御史台的众位御史。
御史大人们非常不好意思地回避了目光。
不是他们不肯上哦,而是为了这些事得罪握有实权的文官真的很不划算的。
只有一位上了年纪须发皆白的老御史,第一个站了出来,当场就上奏弹劾户部众人与无人辖制无法无天的地方官。
怎能不让人心寒呢?
每年的粮食收成他们都是估过数的,就算不知道具体如何,大概数目还是知道的,武顺侯呈的奏章上的数目和他们一直以来算出来的大概数值差出去了十万八千里,说没有点猫腻儿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