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年,奥地利
一直统治奥地利的巴本堡家族最后一个成员“好斗的”腓特烈二世去世,无爵位继承人引起邻邦诸侯争夺奥地利领地的斗争。
在经过长达30多年的斗争后,奥地利落入了一个身材瘦长,头发稀疏的“穷酸伯爵”鲁道夫一世手中,那么这个穷酸伯爵是如何建立了强大的哈布斯王朝、甚至被后世成为“奥地利皇室的伟大缔造者”的呢?
鲁道夫是哈布斯堡伯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的儿子。1240年因其父亲死于十字军东征,鲁道夫继承了遗产份额,包括阿尔萨斯、阿尔高和布雷高的土地。
当然,这些领土还不至于让他建立一个王朝,但这是他成就王朝的开始。
之后,鲁道夫一世经常去看望他的教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和好斗的腓特烈二世不是一个人),并且对腓特烈二世和其子康拉德四世的忠诚。这让他得到大量土地。
1264年,神圣罗马帝国
无子的伯父哈特曼四世去世后,鲁道夫夺取了哈特曼的宝贵财产。而在与斯特拉斯堡和巴塞尔主教的成功争斗进一步增加了他的财富和声誉,包括他从修道院院长和其他人手中购买的大片土地的所有权。这些丰富的财富和影响力使鲁道夫成为德国西南部最强大的贵族。
除了继承与忠诚得来的财产外,还有靠着婚姻手段所获得丰厚财富和权力。
鲁道夫的第一次婚姻是与亨伯格的伯克哈德三世伯爵的女儿格特鲁德。1245年,鲁道夫一世娶了格特鲁德,成为士瓦本公国的重要附庸国,并得到了她的丰厚嫁妆,为他的领地增添了可观的财产。
后来,在面对继承王位的争斗中,作为七大选帝侯中的萨克森公爵阿尔贝二世和选帝侯路易二世选择支持鲁道夫一世,而不是看起来更有资格的拥有霍亨斯陶芬血统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也是因为他们与鲁道夫一世之间的联姻关系——他们娶了鲁道夫的两个女儿,这为他最终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埋下伏笔。
当然鲁道夫的成功不能只归结于这些外在因素,更多的是本人的精明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
1246年,奥地利
在巴本堡家族无继承人引起的对奥地利领地的斗争中,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乘机占领了奥地利等地。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其它诸侯对其举动甚为不满。鲁道夫一世借此利用这种情绪,称上述土地并非授与奥托卡二世作采邑为名,要求他撤出奥地利等地,将土地归还帝国,由此获得罗马教皇和其他诸侯的支持。
然而在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三百多诸侯中,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仍然是弱小的。但是1254年,神圣罗马帝国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康拉德四世去世,以及之后二十年的“大空位期”为鲁道夫一世带来了契机。
面对权力过渡时期的混乱局面,各个王公们都想要一个稳定的秩序,这样才更符合他们的利益。1273年,选帝侯们在皇城法兰克福会面,经过一番争论,决定将皇帝的宝座授予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鲁道夫一世能被选中,在于他虽精明能干,但不是名门望族,这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既不想再创造出一个强势者,又不想选一个极为软弱的君主。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的姐夫纽伦堡的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努力,以及萨克森公爵阿尔贝二世和选帝侯路易二世的支持,家族关系使得他们彼此支持。
1273年10月1日鲁道夫在法兰克福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鲁道夫虽被选为皇帝,但他的皇权有限,只能支配自己领地的军队,无法左右当时诸侯相争的局面。他认识到只有扩大王室领地,才能增强自身的地位。因此他的首要任务是在东部领土上树立帝国的权威,于是他便同奥托卡二世展开了争夺奥地利的战争。
1278年,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诸侯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诸侯。为维持势力均衡,鲁道夫采取远交近攻之策和诸侯联合进攻波西米亚,史称“马池河战役”。结果奥托卡二世在战斗中阵亡,而他的领地除捷克本土外,几乎全部落入到哈布斯堡家族手中。该战役成为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确立统治的重要转折点。鲁道夫一世从奥托卡二世手中夺取了奥地利并在那里统治了六百多年。
战后鲁道夫一世虽然一直想在奥地利建立权威,但是在打败波西米亚诸侯后,依然存在着西里西亚、波兰、勃兰登堡和巴伐利亚等诸侯继续争权夺利,很难将其纳入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范围内。直到1282年他平定各方叛乱,将所有的敌对者消灭后,奥地利才真正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同年,鲁道夫一世根据家规,立长子为奥地利公国及其领地的唯一国君,由此建立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家庭、天赋以及努力,最终令鲁道夫一世建立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也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