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涌动来自于我想要成为一只羊。
羊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如果你不刺激它们,它们并不会主动的攻击你。只有当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才会做出应激行为。
羊儿们的适应能力强,因为他们是素食主义,他们可以吃草树根树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生存下去。
他们本身所体现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首先便是从他们的皮毛说起,绵羊的毛可以做衣服,而他们的皮则是可以制成羊皮筏,首先羊皮筏的主要材料是公羊的皮。
至于为什么是公羊的皮呢?
这是因为羊皮筏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渡河,那么就一定需要考虑到羊皮筏的皮囊需要充气,母羊皮之所以不能用,那是母羊需要哺乳,怀孕或者是哺乳过的母羊皮长期使用会容易变形,而且在乳头的位置会有很多的小气孔,这也不利于在黄河之中渡河用。
如果人想要和绵羊“一较高下”的话,恐怕会事与愿违。我们都知道羊在人们的心中是温柔善良的一个族群,虽然当今社会鼓励人们要守住道德底线,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可如果真的要让人像羊一样善良的话,那么他必然在社会的丛林法则中无法生存下去。
古语有云:“人心难测!”最难猜测和估量的一定是人性。所以我们经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就羊的善良并不能在人的身上很好的体现这一首要因素就很致命。
羊是素食主义动物,人是杂食主义动物。人在自然社会中,以自然人的身份需要在人类文明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资料必不可少。为了能够得到维持其生命特征所需要的生存资料,人就必须出去寻找,这一点一般家中所养的绵羊是不需要的。
我们所熟知的绵羊,他们更相较于是一种躺平的生活。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是被人类所圈养的。这类类似于“躺平”的理想主义,在人类族群中并不可取。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如果人类像绵羊“学习”,那么从个人发展而言,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所需要面对的危机超过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那么接下来面对的将会是死亡。
曾经看过一部动画片,其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我一定会回来的。”这部动画片无论是从其整体的结构,以及所想要描述的事件非常清晰。只不过他们将狼和羊都进行了人物化,让狼与羊向人类的习性层次方面更加贴切。
这部动画片违背了自然规律,没有让狼如愿以偿的吃到羊。反而狼和羊可以在一定情况下成为朋友,这不仅违反了自然规律,更是违反了动物在其基因中所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习性。
在上文也说过这部动画片将狼和羊进行进行更多的人类化,让人们觉得他们更像是人类。这部动画片中的种群拥有同族类和异族类之间共有的感情,同时这部动画片更是将国家文化,深入其中,体现其宽广的包容感。
这并不是我为了故意夸赞所诉说。
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当在巨大危机来临时单个种群无法应对的时候,那么种群之间的恩怨,过节所拥有的习性,都会在这场危机中被巨大的压低。
一个种群的根本使命是繁衍后代,使其种族不灭亡。那么当总局们都遇到强烈的危机感来临时,都知道他们无法战胜的时候,种群之间相互的争斗便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在这部动画片中观察到,许多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能够在其原本的“食物”最虚弱的时候,可以给予其一击毙命的关键时刻,他们压制住自己应有的天性。
“世界上没有共同的敌人,只有利益是先选条件。如果那一份利益不能使你们停下纷争,和平共处,那么只能证明那份利益在你们眼中还不足够大。”
没有任何问题是两个相互拥有意识的单独个体在利益一致对外的情况下,不能解决的。
紧接着正题,羊本身在其身上所拥有的优点,价值,但是当人去做羊所做的事情的时候,那么所有在羊身上能够体现到在人身上不能体现,反而显得更加卑劣。
羊群中有德高望重领导羊群面临险境的主要负责人,但是这只羊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领导,那么就只能由羊群所有羊的身家性命来作为验证。
某一天,你看到一大片羊群还活着的时候,那么就证明那群羊群中的最高领导人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你没有看到它们,那么十分遗憾。
如果是家养的绵羊,那么一般都会有特定的人员去牧养,他们活下来的概率更大一些。
相反,对于一个人而言,人所能做出的事情决定以及判断事情发展的能力,远远高于一整个羊群。一个人顶一群羊,这样的比喻不为过分。
羊有羊的牧羊人,人有人的“牧羊人”。羊的牧羊人体现的是他人,而人的牧羊人体现的是自身。一个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在别人手上,一个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在自己的手上。
虽然我们有时候会迷茫,但是我们还是会为了生活更好,不断的去努力。我们偶尔去想成为某种“人”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宣泄。经过这一场自我排解的过程后,我们又将以全新的面貌,状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