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2][3]、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1]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514]”。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4]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5][6]
全名
岳飞
别名
岳武穆、岳少保
字
鹏举
谥号
武穆、忠武
封号
武昌郡开国公,鄂王(追封)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
出生日期
1103年3月24日
逝世日期
1142年1月27日
安葬地
西湖栖霞岭
主要成就
收复建康、襄阳六郡、商州、虢州
平定曹成、张用等游寇势力
缔造“连结河朔”之谋,积极与民间义军联络抗金
北伐中原,取得郾城、颍昌大捷
主要作品
满江红·怒发冲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五岳祠盟记、乞出师札子
人物关系
更多

李娃
妻子

岳霆
儿子

岳云
儿子

岳震
儿子

岳霖
儿子

岳雷
儿子

岳银瓶
女儿

岳安娘
女儿

岳和
父亲

岳母
母亲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人物生平
三次投戎
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7] [8]
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9]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10] 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11] 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12] 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13]

汤阴岳飞庙塑像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14] 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15] 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16]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17] 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