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舟
温州是中国龙舟文化之乡,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旧志云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
古时温州龙舟竞渡到底有多热闹?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有诗云:“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
温州的龙舟竞渡活动与古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有关,是民间祈求丰年和平安的一种仪式活动。
南宋时,龙舟竞渡已经广泛流行于民间。温州城小南门外的会昌湖净水、行春桥一带是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的主要场所,会昌北岸、温州城西面城墙上的思远楼建成后一直是人们观赏竞渡活动的绝佳位置。
南宋绍兴年间的一个端午节,三位温州词人甄龙友、刘镇、许及之登上思远楼,更唱迭和,用《贺新郎》词记下了当时竞渡盛况。
甄龙友有词云:思远楼前路。望平堤、十里湖光,画船无数。绿盖盈盈红粉面,叶底荷花解语。……泛几盏、菖蒲绿醅,两两龙舟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归去。
刘镇写道:龙舟噀水飞相逐。记当年、怀沙旧恨,至今遗俗。雨过平芜浮天阔,画鹢凌波尽簇。沸十里、笙歌声续。好是蟾钩随归棹,任欢呼、船重成颓玉。犹未忍,罩银烛。
龙舟竞渡之日,不论是州官大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赶来观看,就连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名门闺秀也纷纷走出闺房一睹盛况。宋代温州太守杨蟠有诗云:“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明清时期的龙舟竞渡活动更加盛行,明代姜准在《岐海琐谈》中称“自城市以达都鄙,里社丛祠,各置龙舟。”弘治《温州府志》载:“凡端午日,竞渡于会昌湖。里人游观弥岸,绮翠彩舰,鳞集数里,华丽为他郡最。至于诸乡,莫不皆然。
水上台阁 温州特色
清代温州的龙舟活动在形式上十分多样,有“真龙”、“草龙”、“大龙”、“小龙”、“千秋龙”、“台阁龙”等各色名目,这些名目归结起来,可分为竞渡龙舟与观赏龙舟两类:真龙、草龙、大龙、小龙、千秋龙属于竞渡龙舟,千秋龙和台阁龙属于观赏龙舟。
水上台阁是清代温州最具地方特色的龙舟活动。清同治年间,郭钟岳《东瓯百咏》云:“龙舟竞渡闹端阳,五色旌旗水上扬。争看秋千天外嬉,艄婆笑学女儿装。”说的就是水上台阁。
叶大兵《温州民俗大全》记载:台阁约长18米,宽4米,可容百余人。前后装饰龙头龙尾,均用木头精雕细刻而成,须、脚、眼睛、鳞片等用彩色油漆或贴金装饰。龙舟上用木材或竹竿搭设亭台三座,中亭高耸,形似亭台楼阁,故而名为台阁龙。
台阁龙一般要在河道上漫游四五天,台中备有管弦乐队,一路上丝竹伴奏,细乐悠扬,笙歌缭绕,所到之处,人们蜂拥而至,竞相观看。清方鼎锐的《温州竹枝词》对此有生动描写:“午日江城竞渡时,绮楼画阁望迷离。半天忽然动秋千影,龙女腾空作水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