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长工赋》
人生于天地之间,苟活于乱治之下,或帮工行商,或务农从政,或富可敌国,或穷徒四壁,无不劳其心而食其力也。
然人有百样,各有缘法。焉知富者而无忧乎?又岂知贫者而无其乐哉?是以人之乐,非为贫富穷奢而为准也。
时也,命也,命中有无,皆定数也。有一时之慷慨,决通坦之未来。有一时之口快,定百年之成败,是以人之德心,乃为富贵之本也。
吾之为穷,非我无德,实为无能也。世人何其多哉,有生而富贵,有老而贫穷,有终其一生亦未能达者,焉可视其为无能者乎?
物有本末终始,人有尊卑贵贱,然世间百业,岂能无基无石乎,百业之本,在工在农,工者造其物,农者活其命,此亦为国之本也。
太学之初,勤能致仕,小学之末,俭以养家,是以吾秀才穷酸,虽八斗之才,实百无一用也。
初为农,耕田入地,奔忙于林泉草木之间,行走于群山乱壑之上,或头顶烈日,或栉风沐雨,或出于东方欲晓,或归于晚星漫天。有良田十数余亩,却尽日无米为炊。时人曰:一代为农兮而三代受其穷,是以农桑不可久持也。
后有百余人,是为生计故,无不背井而离乡,赴山河千万里,东游西荡,各行其道。
是时乱世之末,人心不古,穷奢极欲者,不胜数也。诸多乡里,或委身富户而作长工者,周而复始,或屈居大小作坊以帮闲者。不分昼夜。
是以生如草芥,应知一分一毫皆来之不易,
贱如蝼蚁,亦知每餐每饭都是辛酸。
农者利其犁,工者利其器(技),似吾等为工而不利其器者,无不随百草而枯荣焉。
《长工赋》这篇作品,通过描述一个人从务农到成为长工的生活经历,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文章通过对比贫富、尊卑、贵贱等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同时,文章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传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奋斗。
文章中提到的“人生于天地之间,苟活于乱治之下”,意味着人生在世,不仅要面对自然界的挑战,还要应对社会的动荡。而“或帮工行商,或务农从政,或富可敌国,或穷徒四壁”则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选择和命运。这些描述都在强调一个观点:人生的幸福并非取决于贫富,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
文章中还提到了“命中有无,皆定数也”,这意味着人生的遭遇和命运都是注定的。然而,作者并不认为这种宿命论是消极的,而是鼓励人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正如文章中所说:“有一时之慷慨,决通坦之未来。有一时之口快,定百年之成败。”
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无论是农民还是工匠,他们的劳动都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正如文章中所说:“物有本末终始,人有尊卑贵贱,然世间百业,岂能无基无石乎?”这表明,无论社会地位如何,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
总的来说,《长工赋》这篇文章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个核心观点:人生的幸福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而非贫富。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认为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