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导哥告诉我,这次的试卷难度是对标国决的,其实个人感觉这或多或少有点夸张。一整张试卷主是选择题,答错只倒扣半题的分数(2分)。试错成本少了,“赌”起来也相对安心一些。
时间很快来到了开考后的第15分钟,我答完了试卷正面所有有把握的题,准备向试卷背面发起冲锋。翻过面,我看到有一题是这么问的:
“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午之间”。请问句中的“斗”和“牛”分别指的什么?
好吧,这东西导哥在社团培训时似乎提到过,但真正让我记住还是在语文课上。当时语文老师特地强调这里的“斗”字应该读第三声,“斗牛”就是斗宿和牛宿的意思。这天文竞赛考的还真是课本中隐藏的天文学知识啊。
决赛的考试时间也是一个小时,不允许提前交卷,鼓励积极探索。出于一个竞赛生对于国赛最质朴的向往,我试着蒙了几道题。但交卷的瞬间我才开始后悔,答错要倒扣两分,那我这一波操作下来很可能要倒扣个十几分的样子。
这波怕是要扣大分了,此时我的状态无限接近破防。唉,实在是肉疼。
按照约定,考完后我先去寻找导哥,然后一起吃午饭下午的时间流一行动。而当我发现另一位学长时,他已经准备排队买午饭了。
没办法,我只好一个人踏上了寻找导哥的旅途。
和导哥在我们考场前会面时,我欣慰地看到妹妹也进来了。买了饭,我们四个人扎堆吃饭。第一次和男生面对面吃饭,我整个人都相当不自然。为了维护形象,我的干饭速至少降低了一半。
下午的时间主办方安排了一场学术报告。距离开始还有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拍完合照后可以在音乐厅休息。我的手机连的是学长们的热点,用他们的流量来玩游戏什么的似乎不太好,于是我断开连接,点开了我手机里唯一的离线游——消消乐。
玩了几分钟,我才意识到导哥在看着我。他发现我在玩游戏,便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平板电脑,亮起屏看了几秒钟后又把平板塞了回去,叹了口气:“……还锁着。”
我们三个人懵了一瞬后,纷纷表示发自内心的同情。
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期间去看台拍了一张选手集体合影),下午的学术报告即将开始。播放完杭高天文社的宣传片,我们就见到了一位院士级别的学术大咖——FAST的首席科学家李菂教授。
第一次见到大咖,还是挺激动的。
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射电天文学,大概讲了 FAST的工作原理与优势、快速射电暴的相关内容和一种名为“宇宙触角”的射电观测设备。
关于快速射电暴……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呢,当时似乎还因为这个话题而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得承认,这个词背后的理论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的确过于高深,但真没想到,多年后的我居然有机会再次接触到它。
就当是命运的安排吧。我在心里说,对现在,也对几年前的那个自己。
报告结束后,就来到了在座众考生最最关心的环节:公布实践考试入围名单。名单一张一张向后翻阅,我们的心也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没有我,没有导哥,也没有另一位学长的名字。至此,本年度临江中学代表小队全军覆没。
“唉,能进省队的毕竟是少数,就更别说我们这些没老师教的了……”导哥叹气,“接下来我们高三了,一般就不会来参赛了。你们还有一次机会,要再接再励。
我这才反应过来导哥是对我们说的。
杭高有一台全国唯二的蔡司光学天象仪,就在放在天象厅里。天象厅当天开放,来都来了,怎么也得进去看一眼再走。
于是四人小队在天文馆楼里暂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天象厅。那是一个比教室略小的圆形房间,穹顶,房间中央是天象仪,周围设有几圈座椅。我们在座椅上躺好(仰望星空当然得是躺着啦),在灯光熄灭的瞬间,穹顶变成了天穹,上面投映的绝对是我见过的最澄澈的星空。再加上躺着很舒服,就真有一种在野外观星的感觉。
这就是《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生动演示。
仰望星空,我最先认出的是猎户座,然后可以顺推着找到天狼。这时我感觉旁边有谁轻轻碰了我一下,是导哥。看见我回头向他伸手指了指东北方向的地平线,小声说:“看,那是猎户座。”
我将视线投向他指的那个方向。在那明亮的“参宿三星”旁边,冬季的银河正贯穿天际。记得那时导哥显得很高兴,他的双眼中映着漫天的星光,是一个少年最应该有的青春模样。
然后,就是返程了。走出杭高校门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我脑海中回响着李菂教授“Keep Searching (保持探索)”的赠语,没想到在杭州,也有一个这样的归属之地。
我会尽力奔向远方,远过山丘,远过大海,一直追寻璀灿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