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廑(前1682年——前1675年 )
廑,竹书纪年作胤甲,当为日名。 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夏朝第十三任君主。夏王扃之子,扃病死后继位。
历史君您好,我是历史君。
历史君我可以采访一下您吗?
姒廑采访?
历史君没错。
姒廑你们找错人了吧?
历史君没有啊。
历史君就是来找你的呀。
姒廑你们还是去采访我堂兄姒孔甲吧。
历史君不,我们就是专门来采访你的。
姒廑哎,算了算了,你走吧,别烦我了。
历史君那行吧。
历史君接下来我给你们讲讲姒廑吧。
历史君姒廑原名为胤甲。夏王廑的得名来自他当政的时候,发生夏天天下大热的异常气候,人民热渴难耐,而当朝夏王姒廑却居住在夏季别墅,独自纳凉,故被人民讥讽为“廑”。
历史君姒廑元年,夏朝自老丘迁都于西河。 姒廑八年,天空中出现幻日这一自然界的正常光学现象,时朝野都视当时出现的幻日现象为妖孽,这与当时古人对自然的认知水平不高有关,不可责求古人。姒廑于当年崩。姒廑立遗诏传位于堂兄姒孔甲。姒孔甲即位以后,因为此次幻日,而对夏朝的祭祀制度进行了部分改变,着重恭顺天帝。夏王孔甲的这次祭祀制度的部分革新,顺应了当时的民意,安抚了民心,得到朝野的好评。
历史君姒廑是夏朝的一位守成之君,在其治理下国势依然很强盛。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姒廑时期夏朝已经开始衰落。廑在位时,商的势力已崛起,夏的国势又趋衰落,退居于西河地区(今河南省洛阳市到陕西省华阴县之间)。
姒孔甲(前1675年——前1669年 )
孔甲,姒姓,名孔甲,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不降的儿子,扃的侄子,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君主(一说第十六任)。
历史君您好,我是历史君,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姒孔甲什么问题?
历史君您是昏君吗?
姒孔甲我可以不回答吗?
历史君可以。
历史君这里没有您事了,拜拜。
姒孔甲这么快?
历史君不然呢?
姒孔甲那个,我觉得我还可以……
历史君烦死了!
历史君(姒孔甲已被历史君送走。)
历史君在文学方面,孔甲他创作有《盘盂铭》三十六篇和诗歌《破斧》。
历史君但孔甲在位期间,喜好信奉鬼神,而且肆意淫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
历史君对于孔甲的“淫乱”,有一些不同看法,例如清代的梁玉绳认为,说孔甲淫乱,是出自《左传》:“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这段话里面,并非说孔甲品德败坏,反而得到天帝的嘉奖。《史记》 和《国语》说孔甲“淫乱德衰”,是误解扰”字的含义。扰,是拜会的礼貌用语,而非“侵扰”之意。因此《国语》之言不可尽信_例如说,“帝甲乱商,七世而殒”,实则祖甲贤明,并非乱君。对于孔甲的恶评,亦当做如是观。
好了,本章到此结束,敬请期待下一章。
﹍﹍﹍﹍﹍﹍﹍﹍小知识﹍﹍﹍﹍﹍﹍﹍﹍
好了,接下来讲讲孔甲时期夏朝的一些情况,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划走了。
◆军队编制
孔甲时期,夏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
孔甲时期,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种。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石戈,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 援长20.8厘米、宽3.8-4.8厘米、 内宽3.9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尚书 .甘誓》有“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的记载,说明战车已用于作战,车上成员有左、右、御的区分。夏王对作战人员有强制性的军纪约束和奖惩规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据今所见夏朝的铜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戈也是新型的兵器。
◆史料研究
孔甲时期,军制留存史料很少,但有限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夏朝脱胎于氏族社会的部落联盟,掌握国家政权的夏后氏只是众多部落中力量最强大者,处于天下“共王”的地位。与其共主政体相适应,夏后氏建立以奴隶艾贵族为骨干、平民为基础的国家军队。作战时,夏王根据需要,或征集点接统治地区的平民,或同时征召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异姓部落出战,实行居则为民、战则为兵的兵农合一的制度。夏朝车队编制不详。
◆社会制度
孔甲时期,夏朝奴隶主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中得到的俘虏转化而来,也有一部分是 氏族公社的贫苦社员沦为奴隶。在夏朝,奴隶名目繁多,从事农业生产的称“民”、“黎民”、 “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称“牧竖”或“隶圉”;奴隶主家内的奴隶则叫“臣”(男性)和“妾”(女性)。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被奴隶主成批地赶到农田里去种地、放牧,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奴隶主可以随意的把奴隶关进监狱,施以重刑杀害。当时整个社会分成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阶级。奴隶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
他们在交换中夺取大量的财富,在战争中扩大权力,最终转变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生产者本身的奴隶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上古文献中的“百姓”指的就是这一阶级。他们整天沉迷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之中,而不管奴隶们的死活。
王室分封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国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各自的宗族关系。由于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
夏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