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叫秦暖暖,你呢?”
认识她是在一次学校夏令营活动中。
这个夏令营的详细名称他忘了,只记得有类似“文化寻根”的关键词。
“陈拾参。”
那时他早已大学毕业,刚通过CK战队的退役申请,改行CK领队,办完工作之后浏览学校网站,无意间看到了活动。
由于打算休息一个月后回到CK基地,索性直接报了名。
和季思禹还有母校的几个学弟学妹及其他三所学校的大学生,一同高铁前往北京。
北京有四所学校的大学生正等着他们。
这个活动为期八天七夜,活动范围都在北京附近。
四个老师(台湾北京各两个)领队,带领这群五十人左右的学生。
老师们的年纪比他们大不了多少,而且他们也算是大人了,所以老师只是象征性地负责行程安排等杂务,不怎么管理。
虽然万一出了事老师得负责,但紧张的反而是他们。
初见面时,正是准备用晚餐的时分。
老师们彼此说些一路上辛苦了、还好还好、您请坐、不不不您先请、千万别客气之类的客套话;但所有学生的脸皮都是紧绷着。
如果你曾睡过很沉的觉,你应该知道刚睡醒时脸皮几乎是没有弹性的。
没错,就是那种缺乏弹性的紧绷感弥漫在所有学生的脸上。
全部的人坐成六桌,上了第一道菜后两分钟内,没人动筷子。老师们殷勤劝大家举筷,学生们则很安静。
陈拾参坐的桌子没有老师,同桌的学生不仅安静,恐怕已达到肃静的境界。就在隔壁桌的北京老师劝了第三次“大家开动啊别客气”的时候,坐在他左手边的女孩开了口,顺便问他的名字。
“十三”
他一定是紧张过了头,脱口说出这名字。
如果你是他父母或朋友或同学或认识他的人,你就会知道这不是他真正的名字。
“十三?”她的语气很兴奋,“你叫十三?好奇怪的名字哦。”暖暖笑了笑,成为最早恢复脸部肌肉弹性的学生。
“同志们,咱们开动吧。”
说完后秦暖暖的右手便拿起筷子,反转筷头朝下,轻轻在桌上敲两声;再反转筷头朝上,指头整理好握筷的姿势,然后右手往盘子伸直。
暖暖的动作轻,而且把时间拉长,似乎有意让其他人跟上。
就像龟缩在战壕里的士兵突然看到指挥官直起身慷慨激昂高喊:冲啊!
于是纷纷爬出战壕,拿起筷子。
暖暖夹起菜到自己的碗上空时停顿一下,再右转九十度放进陈拾参的碗里。
“这菜做的挺好,你尝尝。”她说。
“这是......?”陈拾参问。
“湖南菜,东安子鸡。”
其实陈拾参只是想问这道菜的名字,但既然她这么回答,只好再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湖南菜?”
“你问的问题还挺深奥。”她回答,“餐厅招牌上写着呢。”
看来陈拾参问了个蠢问题,如果要开口,得问些有技术含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