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那晚以后,我尝试去找她,但一想到要像曾励那个半吊子求助,我就觉得很不舒服,所以我选择把一切都交给时间,我只是会注意身边法语系的同学。
我还是没有找到她,她的面孔随着时间慢慢淡出我的记忆,我只记得她的脸上,黑色的眼妆被泪水糊了一脸。
那天做完诊疗,陈医生压抑着恼怒,问我最近在想什么,是不是又把宜萱的东西拿出来看了之类的,一个月前我确实会这么做,可后来听了医生的建议,我就把她的物件都收到一个箱子里,放在了储物间。
她说:“刚才的催眠记录,显示你产生了一种……”
“一种什么?”
“一种对亡妻的依赖。”
我觉得她在说废话,依赖是有的,也是一直存在的,没有必要再拿出来讲。
“简单来说就是,经过前面几次诊疗,你已经走到了从否认期到面对期的过渡阶段了,也就是说你已经在学着放下,并且很快就能成功了,但是今天的疏导结果显示,你有往否认期退回的迹象。”
“为什么?”
“所以我问你,最近有没有再去做睹物思人这种性质的事情。”
“没有。”
“最近情绪怎么样?有没有和身边的人发生过争吵?”
“没有。”我有些不耐烦了,我的躁郁倾向已经有一个月了,最近有改善,但她为我带来的坏消息还是让我有点愤怒。
她也看出来我的情绪有点偏激:“那行,咱们今天就到这吧,下周你再来,我们再看。”
我回了宿舍,自从宜萱走了以后,我的情绪状态一直不太好,总是在极端的平静中爆发出没有理由的愤怒,精神状态也很糟糕,一开始父母心疼我,让我回老家住,但那天,不记得是出于什么原因,明明一家人才在一起吃完饭,所有人都把忧伤隐藏起来,维持一种表面的和气和欢愉,我只是洗着碗,无端的狂躁又在我心里翻涌,我砸了手里的盘子,还伤到了闻声而来安抚我的母亲。
我又回去了,母亲的手已经去社区诊所包扎好了,可透过白色纱布的殷红让我愧疚不已,留在这里,我害怕再伤到我身边的人。
我找了心理医生。
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听医生的建议把宜萱的东西都收了起来了,然后带了些基本的生活用品,离开了我们的房子,搬到了学校的分的宿舍。
开始我只能靠注射艾司唑仑来平复我无端的愤怒和焦躁,一天到晚都昏昏沉沉,后来陈医生说,长期大量大使用镇定剂会产生依赖,我就把剩下的剂量都放回了我在校外的房子,慢慢的,在陈医生的帮助下,我的躁郁症状也缓和了很多,病假结束时,我的状态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那天晚上我又失眠了,医生说我尽量少回忆以前的事,但失眠只会让我的思维格外活跃,想的多了难免会回忆。
曾励的电话来的很及时,我需要找点事情做。
然后我就把这个女孩带了回来,年轻人总是情感过度泛滥,把一些小事化的比天都大,她把以前都强调的太夸张了,我没忍住,和她举了我自己的例子。
清晨,她背影纤弱,走的摇摇欲坠,我再也没见过她,她变成了一个象征,一个主观的自在,我模糊了她和宜萱,一段时间里,我甚至觉得她就是宜萱,宜萱只是借他人之口来安抚我,我竟把那天的那个女孩当做了一个精神寄托。
我疯了吗?可能吧,可我只是需要在这样一个难熬的阶段找到一个精神寄托,填补我内心那种难以疗愈的不安全感。一个寄托,如同海市蜃楼,能让一个在沙漠里的人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