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我心灵的声音
轻置下笔,提睑窥屏外青素的槐花轻旋,飘遥遥坠。穷冬的指腹摩搓着槐树,地上早已叠满薄薄一沓槐花。静寂里有常新的声音,袅袅冉起,迷离徜恍。微眯着眼,听悠悠绵远的竹笛声荡漾,牵动着我的心灵,沉浮在潮胀潮落的人间。
故乡独窝在一隅绵延青山环抱处,四季常青,外婆家的院子便坐落其间。老屋的后山上长满了青竹,还有一口天然的泉井,多是惹人眼羡,故而儿时的记忆中,我家的后山常是热闹的。
外婆甚喜竹。她常穿梭在竹林间,见到几片新叶便如获珍宝般靥笑,若是有嫩笋初探,她必更为喜悦,挺着胸脯大步走,似是在审视自己的领地,同时沾上几分新生的欢忭。外婆与竹仿若天生切合,她炒制的竹笋炒肉,是他人所远不及的,她烹任的竹筒饭,也是名遍十里乡。但我最喜的,还是她自制的竹笛。
制竹笛要趁着盛夏未奂。常要顶着火辣辣的烈阳,我紧紧跟贴在外婆身后,跫音轻促而繁杂。外婆是拣竹叶的好手,她总知哪片该拣,哪片还尚不可拣,如此拣够一小篓,便下了山。新拣下的竹叶还泛着青釉色,有着淡淡清苦的香味,回到家便立即用山泉水洗泡竹叶,待其稍软了些,便用指轻蜷起,唇微触及罅隙,轻轻吹起,悠远清扬的竹笛声便沿着山峦潺潺流淌,寄寓在尚无栖息的心膛,一点一点,轻轻浅浅勾勒出缠绵不尽的故乡情思。儿时的我总是在一旁痴痴地听着,任凭它牵动着我的心灵,飘絮若簌簌落地的槐花,澰滟在青碧的山间。
就这样,竹笛、儿时、故乡,便好似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在时光无垠的长河中飘摇摇渡着舟,任起落的浮浪磨搓陈锈的木板,落出鎏彩的内壳,灼灼杳杳、熠熠生辉。
逆旅在繁华的都市中,喧嚣与浮躁若隐若现在车水马龙的人间,我的心又开始飘泊了,没有栖息。好在老旧的小屋旁有棵老槐树,好似是许久前小区初建时便有的,如今已亭亭如盖矣。槐树旁的一隅小屋,住着一对母子,而那个孩子,总在深夜时分才怯怯懦懦地吹起竹笛,我听着悠悠的竹笛,感到心灵被牵动飘逸回青绿的故乡,泪早已盈上了眼眶,漫溢着,仿若决堤的早湖,唤起最初的亲切声音。
已是深夜,我沉醉在交织的竹笛声间,一绺温情恰宜,一绺柔懦而富有生气,我枕在温暖的湖泊中,任心随扬扬竹声而去。
青春不是无解的命题
“没有人告诉我青春是什么,但我觉得,我就是青春。”
几年前,“青春”这个词,对我来讲还有些遥远,对网上那些热血沸腾的视频,我还不是很理解。一转眼,我已身在青春的花丛中了。
青春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说着说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希望。那句“鲜衣怒马少年郎”,当真是我听过的最具青春气息的句子了。
可青春到底是什么呢?
少年在落日下奔跑的身影,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光荣榜上一抹午后的暖阳,我都觉得那是青春。
那青春有没有更确切的答案呢?我仍在寻找。
你说,迎着夕阳奔跑的,是我们;伏在桌前记板书的,是我们;满怀期待的看光荣榜的,也是我们。那青春,会不会就是我们?
或许我们找来找去,最后发现,谜底就是那个满腔热血的少年。
常常听到一句话:“谱写青春的篇章。”但最后谱写的,不还是我们自己吗?我们在前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最终找到了自己。
这个答案真是有些出乎意料。
而那些不知疲倦的少年人,依旧在路途上奔走,寻找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最终,他们和青春相互融合,站在山顶上大喊:
“我就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