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映海明
日落染云晶
昼来浪不止
暮去浪依旧
溟舞岛上的人,一生就是那样,为生计在一个小地方转着圈。他们抓住一切能出海的时间出海,抓住一切能休息的时间休息。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多少节奏。所以,溟舞岛人连基本的时间观念都没有。
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白日里在太阳的庇护下,出海是很正常的事的。暗夜里,在月神的祝福下,出海亦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他们遇到事情并不会太着急。一是因为着急没有用,二是因为他们没多少时间观念,不会觉得做某件事一定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放在沧溟和戎娘的身上,这种特质的表现便是,已经有了骑蜥蜴渡海的想法,却并没有急匆匆地去尝试。
按古书上的话说,这叫谋定而后动。
他们日夜观察,摸清了蜥蜴们的行为规律。西门到达这个小岛的时候,通常是一只一只的,但他们回去的时候总是一群一群的。
这个小岛,似乎只是他们捕食路线中的一个中转站,部分并不能游的太远的,蜥蜴会在这里停下,等待着大部队归来,然后加进去。
沧溟有一个猜想,也许这些蜥蜴并不认得他们整个的捕食路线。这些蜥蜴中每几只记一段上的路,每几只记一段上的路。这样一整个路被它们沿途的几个小岛分成了几节。它们每个蜥蜴,只需要记自己负责的那一节变好了。
又或者整个蜥蜴能游到的范围里面就那么几座小岛,它们不可能所有蜥蜴全部聚在一座小岛边捕食。
蜥蜴游来的时候,身后空空的,它们游回去的时候,每一只都拖着长长的海藻条。
每天都有蜥蜴游来,每天都有蜥蜴游去。
这使沧溟和戎娘并不能太确定,这离蜥蜴们市代生活的那座石山有多远。
戎娘最开始从沧溟口中听到那座石山的时候,有些惊讶,因为她觉得沧溟不应该知道海的外面有什么,就跟溟舞岛上的其他人一样。
沧溟笑着说,海的外面是更广阔的世界,他总要知道点什么才能继续走吧。
他所知道的那些事,无非就是从宫墙里的老人们的言谈中和宫墙上的壁画,还有古井那里知道的。
后来,有一位在海上乘舟漂泊,与雁为伍的吟游诗人,叫榆泽散人。他与沧溟在沧溟最后的安居之所做过一段时间的邻居,并把沧溟所知道的一切,所遇到的一切诉诸于文字。
他把沧溟自己经历的故事写为逝水志,寻峰志,掘地志,顺网志,遁魔志,踏野志以及舟归志。
他把沧溟听说的历史或是一些他未亲临的事写为断浪志,坠岩志,求火志,抽丝志,魔域志以及闻风志。
而那沧溟在那古井中所看到的,也就被记载在了断浪志中。
闲言少叙。
为了确认蜥蜴们到底几天一来回,沧溟在每一只来到这座无名孤岛的蜥蜴背上夹上一片圆环。
每次有蜥蜴自远方游来,沧溟便会去看,看那蜥蜴背上是否有他留下的石制圆环。
溟舞岛上的人不是天生的手艺人,是生存逼着他们学会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溟舞岛上的人能利用的资源很少,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浪费任何一点资源,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从不考虑后果。
恰恰相反,他们会采用影响最小的方法。
经过多天的观察与调查,沧溟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起码需要十三天才能到那座石山。
这结论是计算了往返的,而且假定蜥蜴们游的速度来与回没有多大的变化。
十三天的海上生活,对于溟舞岛人来说并不算什么挑战。
于是,他们便启程了。